摘要:大学英语的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与时俱进。大学英语不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了解本国文化的重要性。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理解课文所体现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容,适当的切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共同的价值观等内容,最终实现思政与英语的融合。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教育;高职生
一、思政教育融合课程的必要性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就从根本上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职能,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教育不仅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教育更重要的职能是育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就是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要围绕这样的目的进行一定的思政教育。
二、大学英语与思政融合的契合点
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公共基础课程,通常会开设在所有学生的大一年级,这样就使得这门课程具有的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同时因为是外国语言的课程,里面涉及到很多外国文化的背景知识,所以大学英语是非常有必要实施思政教育的课程。 普遍来说,大学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语言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教学(听说读写译),而忽略了英语其实也是一门文化课程的事实。在众多的英语课文中,呈现了非常多的有关欧美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内容,很多的可能都是一些正面的东西。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正确思政教育的引导,容易让学生产生“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觉,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结合相关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使学生最终成长为热爱中华名族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有德之人。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 为了真正实现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我们的任课教师在经过充分讨论之后,结合了各自任课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对整个课程都进行了详细的思政融合设计。比如对于第一单元“上大学”内容,我们设计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这一理念,希望学生们在大学的学习阶段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和大学的资源,努力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不是进入大学就放松学习,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打游戏上,荒废自己的学业。对于刚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正确的学习观念的树立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是吃喝玩乐的时光。这一理念是学生们在高中阶段习得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有必要在开学之初给予纠正。在第三单元中,我们根据“爱、财富和成功”这一话题,设计出“让学生学会用“爱”来处理生活和学习的问题,使他们具有“大爱”情怀。”
我们在教育中总说,教育的本源目的是教育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其次才是教知识。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学生应该具备“大爱”情怀,学会去爱别人,懂得适当的奉献,而不要成为自私自利的人。我们希望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传递这样的观念,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爱”的种子。针对第四单元“高科技与人类生活”话题,我们设计“要求学生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抵制网络暴力,做文明人”这样的思政教育内容。我们认为这样的设计也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如今是网络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网络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网络的影响。目前,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等不良行为和信息很容易就被学生给捕捉到。如果学生缺乏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就极可能受到不良网络行为的影响。作为教师,教育学生注意网络安全,要懂得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也要在网络中学会分辨是非,不被不怀好意的人给利用。在第五单元“姚明”这一课中,我们设计了“向偶像人物学习”这一话题。倡导学生学习偶像姚明身上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职业球员精神。偶像人物往往能给年轻人以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精神引导,教师可以不时的引入这样的人物,使学生经常接受到积极的信息的影响,这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积极奋进的形象。
四、课程思政教学体会
(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学生的获得感
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学生在课堂上能就设计的相关思政主题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了学生拥有大爱的情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爱”去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创造和谐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对规章制度和法制的敬畏之心,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人,充满正能量的人。
(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教师的获得感
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像以前一样认真备语言知识的课,同时多了一项备课---那就是要思考如何结合单元主题设计适宜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政主题,这一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对自己的一次思政教育,教师只有自己深刻领悟了思政主题,才能够对学生有更准确的引导和教育。课程思政的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本人的思想觉悟,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是一种提升。通过这个过程,教师也在逐步成长,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反哺作用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大学英语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由于要考虑更多的思政融合的因素,在教学设计上内容更丰富,同时能够获得的教学资源也更多,这有利于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建设更完备的课程教学资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思政教改困境
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还是会受到课文话题的局限性的影响的。高职的英语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希望学生能把英语用起来。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只是基本的日常生活上的各种情境的交流,而思政的内容相对较难,很多的词汇和表达是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掌握的,所以,大学英语的思政教育在大部分情况下还只能是通过中文来交流,这就会导致一个现象那就是课堂上英语表达是一个教学内容,思政教育又是一个教学内容,这两者很难融合。
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大学英语的教师特别要绷紧这根弦,在意识形态领域牢牢把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的原则。在大學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不但不会削弱英语语言知识的教育,反而会因为宣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等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思政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双赢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N].教高〔2020〕3号
作者简介:
范敏(1977-),女,江西瑞昌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