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宇 赵砺
摘要:社会经济的转型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为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借鉴。在产教融合理念下如何提升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工业设计的理念和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工业设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高校培养的人才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和市场脱节,否则培养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最终会被淘汰。传统的理论讲授以及知识的灌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要求,现阶段急需要解决和探索一条适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实现多元的培养目标,就要改善单一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产教融合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国家也下大力度支持高等教育的产教融合,这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这意味着国家对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支持。
2017年12月,国务院也就深化产教融合引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到了2018年初,教育部等六部门对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也引发了通知。这些制度的创新,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产教融合深入人心,高校也在此基础上开始把产教融合落在实处。
大部分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较晚,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都赶上大三学年,这一年显得时间紧迫,工作量大、专业课程多,使得学习效果达不到要求。到了大四要到企业实习了,学生们的普遍感受就是理论运用不到实际。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的四年时光,不能仅仅学习艺术理论知识,重要的是专业的锻炼和实践。工业设计专业涵盖学科广,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不仅涉及环境科学、心理学,还有机械制造等领域。这个学科并不是仅仅研究产品本身,因此,高校在针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培育上,要注重多学科的优化以及整合。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以产品设计为基础,延伸多学科的知识,包扣社会学、销售学、以及原型设计等方法和原理,甚至环境保护以及材料成本意识都要考虑。
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工业设计专业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项目,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其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和一线的设计师面对面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养,接触更新的设计理念,对市场有一定的把握。给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合作机会,让学生真正的得到锻炼,还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强化自己。
二、实现科学的管理评价
(一)设计师的设计定位发生了改变
设计不能仅仅追求外在的华丽和表面的炫酷,这在以往的设计中比较常见。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包装和装饰,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设计师的定位也不是仅仅技能的展现,更多的是个人发展的平台塑造。设计师的设计定位的转变,对学生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提升,要在教学模式下不断的进行锻炼。
(二)全面改革教学评价
1.教师、小组评价。
原有的单一的课程考核机制被产教融合所打破。教师考核是一项多程度的综合评价,需要由参与项目程度、获奖情况、课堂表现多因素构成。科学的考核机制是需要企业和教学团队共同打分进行考核,用课程的时间能力作为展示来体现最后的成绩。衡量学生作品的美与不美已经不是衡量好作品的唯一标准,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设计过程。通过多手段,多渠道的评价与培养,学生的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2.企业反馈。
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重心就是企业。企业作为第三方评价的监督平台对于学校的教学评价会更加客观和公正。没有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能够得到更直观的评价。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企业的项目要解决问题。通过企业评价机制的引入,很多企业还有一些现场的调查和对提交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反馈和评价,这些打破了以往教学评价的弊端,大大促进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和学生也在企业的评价体系中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卢健涛.对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福建轻纺.2017(02)
[2]孙虎鸣.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工业设计人才储备的重新定位[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3]窦金花,钟蕾. 新型经济形势下工业设计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5)
[4]邓碧波,范圣玺.设计设计师: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1)
[5]周宪,初苗.通识教育环境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20(10)
[6]张维维,周旭霞,翁佩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基于杭州的實践[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06)
[7]文艳群.产学研结合培养工业设计人才——以三明学院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 2012(06)
[8]李德君,孙巍巍,杨丽华,陈超,张莹芳.浅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产学”融合教育模式[J].艺术科技.2016(07)
作者简介:
杨红宇(1976.11.13),男,黑龙江大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其使用环境。
赵砺(1980.10.31),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2018GJJG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