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访是获取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第一手资料、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性的重要途径。家访存在走访队伍力量薄弱、走访学生数量有限、走访过程存在偶然性导致走访效果不佳、缺乏经费保障机制等现实问题。因此,建议扩充实地走访队伍、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加强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注重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家访;问题
一、研究意义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前提,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在国家不断加大对大学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如何有效对学生的困难身份和等级进行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重点,事实证明家访是去伪存真,客观、全面、真实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整体状况的重要途径,是认定学生困难等级的有效补充,是确保高校资助工作公平的重要措施。
近些年,我国学者对于家访的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主要研究方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家访模式和机制的研究,二是对家访工作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到学生家庭所在地实地走访等形式,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深入分析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发现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
二、家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西南科技大学某学院学生全部是省内生源,与其他高校的全国生源相比,开展家访工作可行性较高。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学院通过实地走访,有针对性选取学生家庭进行调查访问。
(一)走访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参与学生家庭实地走访的成员以辅导员为主,走访队伍力量较为薄弱。辅导员一般是在不影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到学生家庭开展实地走访工作,走访任务艰巨。
(二)走访过程耗时长,走访数量有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交通非常不便利,从镇到村上乘车需2-3个小时,从一个学生家庭到另外一个学生家庭乘车需要2-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有些学生家庭不通公路,只能靠步行前往,往返甚至需2个多小时,这样每天最多能走访2个学生家庭,有时只能走访1个学生家庭,走访过程耗时较长。
(三)走访过程存在偶然性导致走访效果不佳
对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走访,一方面是为了复查学生实际家庭经济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与家长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经历与性格特点,便于学院有针对性制定个体化帮扶方案,更好服务于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走访对象不是随机产生的,走访前需要认真甄选。走访对象的甄选在充分依据学生提交的纸质申请资料的同时,根据学生吃穿等日常消费表现,结合班级意见基础上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走访前需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以便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在走访前,鉴于一些方面的考虑,走访队伍并未提前告知学生和联系学生家长,而实地走访发现,有较高比例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家中无人,虽然能够通过邻居、村委会、社区等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但未能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走访人员获得关于学生本人的信息有限,实地走访未达到效果。
(四)单位走访成本较高,缺乏经费保障机制
考虑走访人员安全及其他情况,每次走访至少2-3人结伴同行,每次走访2-3个学生,走访时间至少是2-3天,因此每次走访经费3-4千元甚至更高。对于部分高校来说,用于走访的经费非常有限,目前的经费很难支撑家庭实地走访工作走进更多经济困难学生家庭。
三、对策建议
(一)扩充实地走访队伍
在保证对学生家庭情况保密的情况下,不断扩充和形成包括学生工作分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专业教师在內的走访队伍。同时,每次走访后及时开展实地走访工作经验交流和总结,提升走访效果和质量,提高走访队伍人员的稳定性。
(二)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家庭实地走访是耗时、耗资的一件事情,充足的经费保障是做好家庭实地走访的重要前提。2009年辽宁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拨款50万元,开展“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鼓励辅导员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因此,上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也非常关键。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学校加大专项经费划拨等,才能解决家庭实地走访工作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时弄虚作假,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体现。有部分把助学金用在吃喝玩乐等消费上,认为“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反正也不用还”,缺少感恩和回报社会的意识。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并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记录装入个人档案。
(四)注重提升育人效果
高校开展的所有资助工作,最终落脚点在于育人,即高校 “资助育人”工作的重心是育人。在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同时,如何开展育人工作,提升育人效果,是个重要话题。实地走访是掌握真实资料,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精准认定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在走访过程中对学生家庭情况、学生成长环境、性格特长、学生家庭的诉求等客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资助、帮扶、培养方案,不断提升育人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磊.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慰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调查思考,2017(8):14-15.
[2]曹斐,曹游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9):202-204.
[3]周丽华,韩燕燕.地方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地走访认定机制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9):63-67.
[4]莫云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121-123.
[5]秦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精准认定研究-以浙江省S学院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王娟(1984-)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