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可欢
【摘要】学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学生参与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综合本人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心得,以及与同行们进行多维度的讨论与分析,以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现状为载体,试图寻找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教学策略
一、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现状
1.重教而不重学。众观现在大多数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仍沿用“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抄”的传统模式,教学过程中更是偏重于对知识的直接传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情感等缺少了解和重视,轻视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进展,导致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导步伐不一,直接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初中数学对部分学生而言是学习的“拦路虎”,学生由于本身的限制而不能充分地认识到数学思维如何培养,从而不能主动地积极参与数学的教学活动。
2.重授鱼而不重授渔。鱼与渔的区别与联系,相信不少人都懂。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容易偏重于“鱼”,这不仅是由教师本身的因素所影响,同时也受当下的教育环境所直接导致。直接给“鱼”,是最直接最快速看得到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也是各方面包括上级单位、教师、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但从初中数学的特点和功能来说,“渔”才是最终教学目标,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解决数学的学习问题,重视数学的教与学,真正理解到知识的“渔”。
3.重“好生”而轻“差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大多数的场合,那些“表现好”、“成绩优异”的所谓“好生”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反之那些所谓的“差生”往往受到了忽略甚至是放弃了。而身为教育工作者,面向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力求共同发展,至少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初中生,由于生源的背景等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也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比较低,甚至会产生学习的厌烦感。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1.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策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精心设计下,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表达个人的意愿,积极参与教学的设计与完成,“你問我答”、“我问你答”互动的课堂氛围活跃。同时关注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勇于直面教学过程的优与缺,在行为上、思维上、情感上都积极参与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如学习《不等式》,在学习不等式之前,我们一直都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学习了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表示这些相等关系;但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那么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表示这种不等的关系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从“相等”到“不等”的思维变化,运用类比思想对比这两种思维的相关性和对立性,同时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的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设计几个常见的实例让学生自行回答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规律,引出不等式的解和解不等式等概念。
2.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策略。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主要是指学生广泛参与和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参与学习的方式、范围等。多方式参与学习,如小组合作;全方面覆盖,如多向交流,形成互动,共同发展。如学习《变量与函数》这一节,教师可以引导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与函数等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感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变量之间的教学设计,根据函数的特点,借助数形结合,创建学生感兴趣的、有实际意义的函数实际问题,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
3.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策略。一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发展性,并能引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欲望;二是学生积极寻求途径,有效解决问题,各种能力,如解决问题能力、认知能力、思维建构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高。如《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基于平方差公式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把公式的应用进行拓展,设计启发性和发展性的问题,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的认识和积极探索平方差公式新的应用,用类比和发展的思想,引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
4.学生参与学习的效度策略。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三维目标达成度普遍较高,同时也能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用小组合作和试验的方法探究概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概率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杨润芝.学生课堂参与度现状透视及提升途径及策略[J];高考,2018年07期.
[2]阳禄清.论学生的课堂参与[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