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09-10 07:22梁倩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策略

梁倩

摘要:高校作创新和创业力的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本文笔者探讨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状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随着新时代经济的发展,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从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错位被动选择,变为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在就业市场中双向选择,这种就业模式要求大学生有更高的专业素质与更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来面对选择与挑战。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状问题

当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多以照本宣科、强行灌输为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国家主要领导者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还没完全到位,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推动力度不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存在‘中梗阻’,也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着眼长远,聚焦聚力,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管理者没有足够重视。

高校管理者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小部分内容,心理上未引起足够重视,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仅仅处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没有科学的教育体系。很多高校只举办一些创新创业讲座、创业策划竞赛等浅在层面的活动。此外,一些政府管理者和高校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部分学生和少数教师参与的一项小规模工作,这是应对当前经济不景气下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的权宜之计。另外,专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很少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接受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创新创业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方法技巧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接受效果不佳。

(二)高校观念创新不足。

目前,由于高校创新创业宣传氛围不浓,大学生思想上还存在诸多误区,大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学生不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汲取、创业技能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只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舒适、体面、高收入的工作,大多没有考虑独立创业。甚至有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对少数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开展的工作。另外,受传统就业观的束缚,所以多数家长对子女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持反对态度。同时,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来说,培养孩子上大学已捉襟见肘,而创业的风险让他们望而却步。种种认知上的偏差均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从认知上形成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接受障碍。

(三)社会、家庭和高校三者之间融洽不够

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社会、家庭和高校。然而,理应相互协同的三方力量不仅没有形成合力,而且还不时相互抵消。就社会层面来说,倡导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尚未形成,各种鼓励优惠政策未能完全执行。高校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的举措,配套措施不到位,过程缺乏可控性,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接受程度、内化及践行实际效果不佳。从大学生家庭方面来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厚,对子女的期望大多是考编、考研、考公务员或出国深造等,他们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很热衷。这些都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过

二、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教育管理理念转变,完善教学制度。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变革中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高校在不断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专创融合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高校可采取科学多样的措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二)构建创业部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加强对创业学院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统筹校内外各类资源,支持创业学院建设。创业学院应设立理事会,由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合作企业、风投机构和创业教育专家等组成。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相衔接。开展“3+1”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完成本科三年学习后,转入创业学院集中学习培养。在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将创业学院培养过程嵌入专业硕士培养过程。

(三)加强培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创新业教育的全面理论知识,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应该积极投入资金,培养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鼓励他们开展实践创新和创业。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与学术会议,同时聘请企业家和成功创业者担任客座教师讲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最终培养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優化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体系。

在制定创新创业课程时,不仅要独立开设课堂教学以及相应的知识延伸和拓展,更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加大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把创新创业需要的知识课程纳入完整的创新创业过程教授给学生。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个性化为特点,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五)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

通过社会舆论不断宣传创新创业教育,去除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学校工作的狭隘观念,引导全社会关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社会的责任、高校的使命、家庭及个人的自觉行为。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六)统筹校内外各种资源,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拓宽创新创业融资渠道,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为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要纳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化”。社会机构通过风险投资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企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架通桥梁。通过各类风险投资、贷款扶持、基金支持等途径引导有创新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创业实践,而且积极建立创新创业专家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解决创新创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总之,深化深层次问题,全面剖析薄弱环节。将从业就业教育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于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平台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帮扶指导机制。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的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李亚东,朱伟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监测研究[ 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

[2]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反思与路径选择[J]. 高等耶业教育, 2016,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