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锋
摘要: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步入老龄化的社会,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担。如加重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加了家庭的赡养压力,适龄劳动人口缺失等问题。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可以较好地缓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多种压力。
关键词:老龄化;延迟退休;就业
1.人口老龄化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生育政策在不断地变化,中国人民对于生育的态度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多力量大,到上世界80年代的计划生育,再到逐渐开放的二孩政策。但是现阶段对于孩子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以至于很多家庭不愿多生孩子,甚至不愿生孩子。所以正是由于中国生育政策的不断演变,以及人民对于生育观念的不断改变,使得中国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在2000年时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中国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年末总人口数为140005万人次,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17599万人次,老龄化比率为12.6%。该比率相较于2010年人口普查的8.9%,提高了4.7个百分点。并且中国的老龄人口抚养比从2010年的11.9%上升到17.8%,中国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不断上升,中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从2010年的74.83岁到了2015年的76.34岁,在保证了国人健康的同时,会变相促进中国的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所以,我们既要保正国民的健康生活,也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老龄化人口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但是中国的退休年龄的变化没有及时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就意味着,按照现行的退休年龄,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上升,适龄人口的增加速度比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速度要慢,中国的劳动人口将不断减少。不断减少的劳动人口势必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不采取适当的策略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必会受到较大的打击。如中国的养老保险。并且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养老金亏空的现象,也就是入不敷出。此时延长退休年龄,使适龄人口的年龄跨度拉长,则必定会减少对经济的冲击。这不仅可以缓解养老保险给付的压力,还可以促进养老保险金的积累。并且对于部分优质人力资源可以进行更好的利用。
2.延迟退休
对于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事实,延长退休年龄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既然年龄结构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那么保证劳动力的数量似乎是很可行的方法。在2008年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就对延迟退休进行过规划。当时就提出要延长退休年龄,并且预计在2010年先对女性从业人员进行退休年龄的延长,然后在2015年的时候对男性从业人员的退休年龄进行延长。退休年龄的延长都是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并最后于2030年完成,并将退休年龄定位65岁。但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制约下,方案并没有如期执行。
2.1反对延迟退休的原因
1.首先,看似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口不断上升,从而使人口结构失调,进而减少了适龄人口的数量。但是从目前中国就业情况来看,很多适龄人口,特别是刚毕业的将要参加工作的人,就业难问题一直存在。所以从劳动力就业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问题是使劳动者和岗位相匹配,也就是说就业問题才是更需解决的问题。并且从正常岗位来看,已经就就职的人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特别是对于年纪更大的人来说,人口流动率不及年纪小的。所以对于现有职位,如果延长了退休年龄,那么现有职位空缺将更加少,对于年轻人来说就业将更加困难。所以从就业角度来看,延迟退休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必然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2.中国目前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质量发展不单单是要求产业的高质量,,产品的高质量,对于人口的要求也是如此。其实人口素质是更加基本且深层次的原因。中国之前的高速发展有人口红利的因素,也即是较高的人口比例,保证了充足的劳动力的供给。但是中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有学者指出,如果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的不断进步,那么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冲击则会变得很小。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使得更多的财富积累会被实现,经济体沿着总赡养能力不变的“数量-质量”前沿边界转换,那么依然可以保持现阶段的收付制度。[1]也就是说随着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单个人所能创造的价值将高于之前单个人所能创造的价值。所以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可以弥补部分劳动力数量下降的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似乎可以被高质量的人才所产生的更多的经济效益所抵消。
3.有些岗位并不适合延迟退休,特别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中低收入者。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年纪大身体各项机能都弱化了,便不再适合继续工作。强行延长此类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只会适得其反,损害他们的利益。对于低收入者而言,到手的收入或许与养老保险的金额相差无几,则必然会失去继续工作的动力。
4.中国目前人均寿命或不支持延迟退休。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延长退休年龄,一是因为发达国家本身就有更加发达的经济,应对老年人口问题会比中国更加轻松。二来是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比家长,很多超过了80岁。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日本的平均寿命达到了83.7岁,瑞士83.4岁,德国81岁。中国为76.1,其中女性为77.6,男性为74.6。所以说虽然中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在不断增长,但是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从退休年龄看,很多发达国家有延长退休年龄的前提,并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退休年龄在60岁及以下,数量占全世界的61.08%。并且如果将中国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则退休后拿退休金的年份从平均水平来看少于十年,则存在“有钱交,没命拿”的状况,这对劳动者来说并不不公平。
2.2支持延迟退休的原因
1.延迟退休对养老金的亏空有积极的缓解作用。养老保险作为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险制度,对于老年人的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再分配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正是养老保险的存在,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但是人口老龄化反过来会加重养老保险的负担。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适龄人口的不断下降,就中国的混合积累制而言,现收现付部分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在此基础上逆差不断加大。中国部分省份地区已经出现了养老金亏空的现象,养老金的给付压力在不断上涨。并且由于人口结构的失调,老龄人口不断上涨,年轻人口增速缓于老年人口的增速,所以养老金的赡养比就不断下降,对社会造成的负担会不断加重。邹铁钉,叶航(2015)研究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若仍然采取较低的退休年龄就会对养老金造成较大的压力,此时采取延迟退休的政策可以减缓这种压力,并且发现退休年龄的不断延长对养老金亏空的作用是倒U型的。[2]若可以减缓养老金的给付压力,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则延迟退休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却有积极的作用。
2.采用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方法。延迟退休政策不可能是一下子直接延长数年,这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从延迟退休提出来的时候便提出了渐进式的延迟退休策略。也就是缓慢的逐渐的延长退休年龄,计划起初是每三年延迟一岁,15年后男性退休年龄就可以熊60岁提高到65岁。但计划一直没有实施,之后又提出先使女性和女干部同步延长至55岁退休,在此基础上女性每三年延迟1岁,男性每6年延迟一岁,女性的延长速度是男性的一倍,这样就可以在30年后男性和女性同步达到65岁。并且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按照现在的人均寿命增长速度(从近二十年的人均寿命来看,2000年人均寿命是71.4岁,2005年人均寿命是72.95岁,2010年人均寿命是74.83岁,2015年人均寿命是76.34岁,所以这些年的平均增速为1.65岁/5年),中国的人均寿命在2045年将超过86岁。那时候以65岁的年龄退休,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合理的。
3. 中国目前虽然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以中国稳步向前的发展速度,几十年后,经济体仍将持续不断的扩大。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来看,延迟退休似乎是必然经历的事件。这并不是说照搬,或者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就一定是正确的,从正常逻辑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是顺理成章的。首先是寿命延长,人均健康状况也在不断变好。现在的60岁的平均健康状况,或许就如同20年前50岁的人的健康状况。并且在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基础上,几十年后60岁的人仍然将是优质的劳动力。如果对于优质的劳动力不加以好好地利用而任其消耗,将是不必要的浪费。
4.延迟退休不单是减轻养老保险这些社会压力,也是缓解家庭压力。正是由于之前计划生育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所造成的不单是适龄劳动数量的下降,也是对家庭赡养造成重大压力。很多家庭特别是出生在80后的家庭,面临的是上面4个老人,下面还有孩子的局面,所以两个人养的不是两个人,而是7个或8个人,赡养义务不断加重。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很多人的保险意识不强,之前并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或者只是象征性的参加养老保险,所以子女的赡养义务就更加沉重。如果延迟退休,则收入会更加稳定,并且退休之后可以有更多的退休金额,可以较好地减轻家庭负担。
3.日本对于延迟退休的经验
日本作为亚洲也是世界老龄化程度最大的国家,他对于老龄化的措施以及延迟退休的措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部分。日本从1970年开始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并且据厚生劳动省2020年发布的数据,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人数已经超过361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7%,老龄化非常严重。日本为例应对老龄化也做出了很多措施。其中就有延迟退休计划。但是日本的延迟退休计划也不使一蹴而就的,从1970年开始逐步延长退休年龄,直到2000年才把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花了30年时间,也是渐进式的一点点延长。日本在人口老龄化以及延长退休时间方面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其一就是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使得社会压力可以变得比较小,另一方面就是保证延迟退休可以稳定执行,及政府做出相应的补偿政策,保证老年人口正常就业,提升延迟退休劳动者的待遇水平。
3.1保证老年人口正常就业
虽然日本政府出台延迟退休政策,但是很多企业还是对老年劳动力存在其歧视的,老年劳动力在精力以及热情方面一般都逊色于年轻人,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肯定更倾向于年轻劳动力,并且老年劳动力在企业工作时间比年轻劳动力更长,所以一般待遇水平相较于年轻劳动力来说也会更好。这就意味着企业将承受更高的成本,一方面是延长退休年龄之后,老年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变长,那么职位就无法变更,就不能招收年轻劳动力,只能继续沿用老年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工龄的增加,一般来说老年劳动力所积累的福利部分必将高于年轻的劳动力。所以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则是更加愿意雇佣年轻劳动力。所以早年很多企业也是打“擦边球”,雇佣更多的年轻劳动力。直到2013年实施的《老年人就业稳定法》明确要求日本企业有义务,并且必须依法雇佣65以下仍有意愿工作的劳动者。同时,作为补偿,政府会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
3.2提升退休劳动者的待遇水平
如果单纯的只是增加老年劳动力的退休时间,那么很多老年劳动力都会提出抗议。所以必须保证与有高的待遇水平,那样才会有更多的劳动力愿意继续延长退休年龄。一方面需要保證老年人口在工作时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歧视,享受正常劳动者应有的待遇;另一方面则需要保证延迟退休之后,他们的待遇水平至少不低于提前退休的劳动者,甚至是高于提前退休的劳动者。所以这就更加需要政府出面来解决,给予企业补贴,或者给予延长退休年龄劳动者的补贴,或者是两者都给。对于政府来说付出小于原本需要承受的负担,对于延迟退休的劳动者来说,提高了退休待遇,那么这何尝不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4.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建议
4.1细分延迟退休的对象
首先是男女性别的不同,这是从以前开始就一直存在的,并且是男性退休年龄高于女性,在很多国家亦是如此。但是从各国平均寿命统计中看出,女性寿命一般都高于男性。并且很多国家,特别是延迟退休年龄后的国家,都将男性与女性的退休年龄延长至相等的水平。之所以存在男女退休年龄存在差异也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几十年前,很多工作都是由男性来完成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开放,女性入职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于女性的很多偏见也在慢慢地消除。并且女性职工在很多方面变现出来的能力并不比男性弱,甚至还会超过男性。所以将女性退休年龄定的比男性低,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从性别角度出发,女性的退休年龄延长速度应快于男性。第二,分地区进行延长,中国幅员辽阔,各省的人均寿命均有差距。所以选择先从省域着手,提供不同的延迟退休策略。从以往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寿命一般高于内陆地区,并且东部沿海地区一般是较为发达地区。更高的经济水平可以保证更好的医疗条件。所以优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延长退休年龄,如江浙沪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上海的人均寿命达到了80.18岁,浙江77.73岁,江苏76.63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类地区率先进行退休年龄的延长是比较合理的。第三,分行业进行延长。行业的不同,预期寿命也不相同。并且很多行业对你年龄的要求比较高。例如与体力活相关的行业,如果强行延长这类行业的退休年龄,则很容易适得其反。对着年纪的上升,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不断地弱化,强行延长此类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只会使情况更加糟糕。所以对于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延迟退休策略。一般行业可以正常延迟,对于圣体机能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则酌情延长,或者不延长。更精确的做法可以对每个行业的平均寿命进行统计,然后对年龄进行梯度划分,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再分为不同的模式进行划分。
4.2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条文
从日本经验可以看出,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对于保证延迟退休政策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只有保障措施和惩罚措施到位,才能减少部分企业对老年劳动者的歧视。在日本推出《老年人就业稳定法》之前,很多企业对延迟退休政策是阴奉阳违的。虽然明面上雇佣老年劳动者,但是待遇水平都不如正常劳动者,这种不平等行为本身就是劝退老年劳动者的做法。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擦边球”行为可以起到很好的约束和规范。
4.3政策本身重要,正确的宣传也很重要
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宣传,延迟退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延迟退休并不是因为人均寿命的延长,所以政府觉得劳动者可以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压榨,这种思想观念是错误的。延迟退休是积极的,是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的措施。并且在渐进式的退休计划之下,循序渐进的将战线拉长,对就业压力的增加是比较小的,给予了很长时间的缓冲。并且,中国虽然处在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阶段,并且将来会有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出现。但是这和延迟退休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两者若同时存在,则可以更好的缓解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压力。
5.结论
所以从笔者的角度来说,延迟退休利大于弊,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可以缓解老龄化对社会产生的各种压力。并且通过适当的政策落实,可以比较好的处理目前反对延迟退休所提出的很多问题。不论是岗位的特殊,或者是人均寿命的不足都可以通过渐进式的延长退休策略解决。至于对于岗位的挤占,几十年的缓冲对于岗位的挤占问题其实影响并不会很大。所以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策略是切实可行的。通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宣传,延迟退休计划的实行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吴敏,梁岚清.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生活消费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 2020,34,(5).11-20.
[2]邹铁钉,叶航:普遍延迟退休还是分类延迟退休—基于养老金亏空与劳动力市场 的联动效应视角[J].《财贸经济》.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