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培养

2020-09-10 11:59:18易家辉
当代体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教学

易家辉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事业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问题尤为必要。近年来我国终身体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义务教育阶段跟进到大学期间,学生整体身体机能和锻炼意识都持续提升。然而体质弱势群体受先天体质发育的影响,体育兴趣相对低下,体育锻炼知识匮乏,为此解决该部分群体的健康问题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基于终身体育视角,重点研究高校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优化举措和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近年来,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成果颇丰,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数量及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大学生患有肥胖症、糖尿病以及心脏病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的体能素质、心肺机能均出现下降的现象,肥胖率和近视率都居高不下。随着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深入,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弱势群体学生不断涌入大学校园,成为了社会公平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体育教师应该明晰现有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漏洞,有针对性地服务体质弱势学生群体,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使该类群体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受益者。为此研究和探讨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

1 何为高校体质弱势群体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研究的指标是参照体质健康水平、运动能力。针对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而言,这些学生既包括先天残疾所导致的体质问题,也囊括体弱多病、肥胖或矮小等影响体育教学学习的学生。随着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研究领域的拓展,运动能力较低、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身体协调性差以及学习懒散等情况的学生也被视为体质弱势群体的潜在人群。该部分学生的显著特征就是运动器官或细胞不发达,受急慢性疾病的制约,在大学体育测试成绩中很难达标,且低于65分以下的学生群体。虽然体质弱势群体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其核心内涵都趋于一致,只是在划分范围出现区分而已。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改革,很多学生测试得分不及格率随之提升,这表明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依然令人堪忧,体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2 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成因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发展速度极快,国民生活标准和质量也随之提升。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生缺乏体育运动,过于关注文化课程的学习,致使入学大学生早早地就出现了近视、肥胖以及慢性疾病的情况。而且在手机和网络游戏横行的时下,很多定力不足的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不仅饮食不规律,且缺乏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在熬夜学习或者游戏成瘾的潜在影响下,严重摧残和损坏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当然这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都有很大关联。据调查显示,小学生、中学生和高中生基本都上过各种补习班,其中与体育相关的教育少之又少,从而为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埋下了导火索,尤其是身体锻炼的意识极为淡薄。此外在教育政策全民化的趋势下,残障群体以及大龄人群都有机会进入高校校园,这些学生也成为了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增长的重要组成。

3 针对体质弱势群体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课程滞后

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近年来在国家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影响下,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然而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束缚,在体育课程的开发和拓展方面相对滞后,依然延续以往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开展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这也说明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对体质弱势群体并不关注,甚至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而造成体育课程无法实现体质弱势群体学生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干预,为此课程干预效果和质量差强人意。

3.2 体育教学环境尚未健全

虽然目前各类高校的体育场地、设备、器材和资源都较之前提升了很多,但是就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而言,体育教学环境尚未健全。众所周知,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健康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差别显著。如果沿用正常的标准和方式,体质弱势群体势必会难以应对,进而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一方面,一些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干预的理解,在课堂上开展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依然围绕正常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致使体质弱势群体十分尴尬。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并未设计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规划,而且体育知识较为匮乏,为此影响了体质弱势群体干预工作的正常推进。

3.3 体育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近年来社会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持续关注,体育教学干预并不局限于体育技能的培养和传授,而是要让弱势群体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掌握一项可以终身受用的锻炼项目,确保为今后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十分局限,虽然创新手段不断衍变,但是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教学开发依然局限于体育技能和锻炼,缺乏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实效干预的应用,为此体育教学模式改进势在必行。

4 终身体育视角下应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优化策略

4.1 加强理论教学活动中的健康知识渗透

高校体育教学在理论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开展健康知识讲授活动,确保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体系,明晰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使得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可以转变以往的悲观思想,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活动的细节中,体育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康复知识进行渗透,让该部分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循序渐进地推动学生的身心影响。经过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体质弱势群体就不会对体育锻炼产生逆反心理。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要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开展健康饮食的教育活动,合理指导学生科学控制体重,不断强化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使部分体重过低或过重的体质弱势同学群体能够掌握自身的身體情况,有效克服心理障碍,提高预防身体疾病的意识和能力,并与参与体育锻炼的恒心和决心相互融合,在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保障下,确保学生可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作为。

4.2 明确教育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的特殊性,为此要明确和设计与之贴合的教育目标,使其成为教学的指路明灯,进而发挥其核心导向作用。以往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关注,为此该部分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无法获取运动价值和快乐,不仅与终身体育渐行渐远,而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高校应该尽快梳理合适的教学目标,制定独具特色且实用的体育教学目标,力争学生的体育水平与身体素质能够协调统一。这就需要根据班级实际学情,对体质弱势群体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照顾,不能对该类群体学生与正常学生等同划一,为此体育教学目标要深思熟虑并做好调研。此外,教学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就会加剧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一旦产生消极思想,后果不敢设想。当然体育教学目标设定也不能够太低,不能够因为该部分学生存在某些缺陷就降低教育标准,否则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基于此,创设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是高校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独立授课

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根据学校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数量和规模,进而合理划分不同特征的班级,进行独立授课。在体质弱势情况的区分中,可以参照柔韧性、体能、肺活量、肥胖情况以及先天性疾病类型,让重新组成的班级学生可以步调一致且毫无心理压力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在课程的传授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选取诸如体育游戏、太极拳、慢跑以及球类项目等,同时辅以竞赛获激励机制,让后组成班级的学生既能够得到团队意识的培养,又可以增强责任感进而锻炼身体。当然在运动量强度的把握上要合理适当,以强化心肺功能为主,选好同学担任组长,体育教师要认真负责,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记录好运动强度和各种应急变化处理,妥善安排学生体能状况。与此同时,加强健康知识讲座的力度,对体质弱势群体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考虑学生身体差异,营造正确的行为和健康锻炼氛围,促进体质弱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4 制定切合实际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切实考虑到学生学情差异和先天条件的弊端,进而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是要淡化运动技能评价,重点关注体育学习进步幅度,以及学习表现和课堂投入程度,进而将其记录在案。根据学生提升幅度和进步空间来做好评价的最终结果,为此淡化刚性标准十分必要,同时在评价体系中应该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身体素质改善状况、身心适应能力、体育参与情况等方面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才会打心眼里配合。例如在学生体育参与或者康复效果的评价中,就应该突显学生身体素质是否显著提升,进而给与中肯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潜在的运动能力,在自己的进步和发展的促动下,实现大幅度的飞跃。

4.5 深化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要明晰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漏洞,进而采取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方式,开展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而且调查数据不能局限于简单的问卷发放和采访,更要提供研制合适的锻炼方式,在运动量、运动强度等方面的选设当中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全力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操作价值极高的实际经验,在实践中的总结和思考,确保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质弱势学生现象更加引人关注,尤其在终身体育视域下,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充分尊重个性要求,采取有效的体育教学干预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当然这也是增强我国国民体质的必然举措,高校也有责任和义务改善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质状况,以学校为基础设计体育教学方案,做到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强化教学活动中渗透体育健康知识,开展完善健全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从长远角度提升体育教学目标的内涵,正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习惯,掌握一项或多项终身体育技能,发挥管理机构组织的职能作用,快速提高学生体质状况,实现理论系统和实践模式的高效融合,以更好地適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教学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