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连远强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理念发展及推动下,信息化教学改革热潮愈加激烈。当前,SPOC混合课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SPOC混合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师逐步向设计者、指导者、监督者角色转变的同时,使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能动者。本文基于管理学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以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活性知识三种不同的知识类型为切入点,将对其适合的教学场景和教学模式进行尝试性探究,构建管理学SPOC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被动式的学习惯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提炼、内化和升华,进而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潜在管理者。
关键词:管理学;混合课程;知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8-0029-03
基金项目院扬州大学2019年类SPOC混合课程———管理学(YZUHH2019-12);扬州大学本科专业品牌化建设与提升工程项目———工商管理专业(YZPP2018B017)。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发展及推动下,信息化教学改革热潮愈加激烈。同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计划和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这为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带来了挑战。因此,SPOC混合课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为顺应新时代高校教学发展的大趋势,本文以SPOC混合课程的思想为基础,借助MOOC资源和翻转课堂,从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依据不同知识类别,搭建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发展。
一、S POC混合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也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既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整个理论体系中起到“地基”作用。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管理问题、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三是提升学生以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可以通过传统的理论讲授,结合微案例进行讲解与渗透,但对于运用管理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与管理综合素养的培育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已经略显局限,单线程的理论学习尚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需要[1]。
管理学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此阶段学生的特点是专业知识和管理实践都相对匮乏。管理学课程体系涉猎知识面广泛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2]。基于此,通过开放、共享的教学氛围,在有限的课堂高效地实现显性知识的内化和隐性知识的活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的教学效果。
SPOC即小规模在线课程,是实现线上与线下互补的教学模式。管理学课程涉及的基本思想、理論和方法以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为主,借助MOOC精品课程视频完成。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引导学生按时完成视频学习和测试,在线下课堂进行知识答疑、案例讨论等互动。同时,借助翻转课堂等形式,教师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培育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及综合管理素养等教学价值更高的环节[3]。基于此,教师的角色从授课者转变为学生引导者、教学组织者和秩序维护者[4]。
SPOC混合课程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打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限制。其线上以知识传授为主,线下以知识内化为主,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有机整体。在线教学中,知识传授是基础,线下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节奏的把控才是SPOC混合课程设计的关键[5]。
综上所述,管理学课程适用于SPOC混合课程设计。本文将从管理学课程涉及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和活性知识,深入探讨师生角色分工与教学模式设计。
二、S POC混合课程知识分类
SPOC混合课程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而如何将异质的课程知识对应到不同的教学场景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根据知识二元对立理论和知识整体理论,本文尝试将管理学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和活性知识三类,分别探讨其适用的教学场景和教学模式。
管理学课程涉及的显性知识主要指管理学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包括定义、原则、流程等。显性知识具有较强的编码性、可视性,可以通过准确的书面语言、生动的影像资料呈现。因此,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界限,灵活机动地学习。显性知识不限于知识主体,在师生间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和复制性。
管理学课程涉及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与管理技能相关的经验、技巧;另一类是依赖于直觉的洞察力、领悟力。这两种类型的隐性知识奠定了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综合素养。而隐性知识不易进行逻辑表述,多存在于知识主体思维中,很难在知识传递者和接收者间进行复制和共享。隐性知识与特定情景密切相关,是对管理目标、管理任务和管理情景整体把握下的顿悟和应变。隐性知识是个体对知识认知、领悟、内化、整合的结果,并在知识主体心智中具有长期稳定性。管理学课程中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深化和进阶。
管理学课程中还有一类与知识主体的道德标准、善恶取向密切关联的活性知识。活性知识以价值取向为基础,以态度、情感、精神为媒介,呈现出知识主体对管理实践活动的判断和认知。显性、隐性知识的互补循环奠定了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活性知识则决定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管理理想的构建[6]。
在辩证地理解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活性知识三元整体论基础上,结合管理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管理学SPOC混合课程,需要摆脱原有“隐性-显性”二元知识模式,构建“显性-隐性-活性”三元知识协同运作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思路更清晰、思维更完整、思想更丰富的管理实践者。
三、不同知识类别下的S POC混合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结合管理学课程中三类知识的特点,本文将对其适合的教学场景和教学模式进行尝试性探究。
首先,管理学知识体系搭建模块,主要解决学生对管理学课程中显性知识的认识和界定。该模块主要通过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来完成。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第一,学生观看相关教学视频,阅读教学视频对应的微案例材料,形成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的双重认知;第二,学生完成在线测试,检验自主学习效果,根据测试结果对薄弱环节的教学视频重复观看,对知识点形成脉络;第三,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章节案例分析,并完成课堂演绎的前期准备。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叠加效应,学生能更扎实地掌握管理学概念、管理工作原理及相应管理方法。
其次,管理技能和管理思维构建模块,主要针对学生对管理学课程中隐性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该模块在线下完成,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学生结合课程知识点,完成案例的课堂演绎,形成对课程的延伸思考。第二,老师引导学生在管理理论层面对案例进行解读,使学生在实践、理论融合中完成知识进阶和内化。第三,教师进行答疑、总结,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梳理。通过上述三位一体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管理实践中的管理技能,提升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领悟力和行动力。学生在知识内化和整合的过程,激发自身学习热情,提升学习自信心。学生在管理问题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才能准确的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模糊之处。通过及时的反馈,可以对课前线上学习与课堂线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估,以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管理价值导向与管理思想升华模块,主要激发学生在管理学课程中活性知识的搭建。该模块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结合方式。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第一,引导学生理解古籍中经典管理思想,在管理实践中运用东方管理智慧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第二,借助视频、文字资料或者企业家进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企业家成长轨迹以及他们所呈现的思维格局、信仰和价值观。第三,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其中,前两部分内容主要在线下课堂完成。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中,课堂氛围更具有感染力。第三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线上自主学习。上述学习内容可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合理安排,一方面,引导学生求真务实、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思想认同;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开拓进取、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的价值取向。
四、结语
SPOC混合课程整合线上线下各类教学资源,极大地释放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一模式,教师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放到教学价值更高的隐性知识和活性知识的培育环节。学生在线上学习基础上进入课堂,其课堂投入度和参与度都大大提升。依托SOPC教學方式,针对不同知识类型对其教学模块进行设计和重构,帮助学生打破传统被动式学习惯性,充分调动充分批判式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提炼、内化和升华,使管理学课程在其职业生涯中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王丽莉,等.基于SPOC的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7):206-209.
[2]胡方霞,等.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02):46-48.
[3]普子恒,等.基于混合式翻转课堂的电力电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144-145.
[4]曾明星,等.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53.
[5]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2014,35(01):85-93.
[6]屠兴勇,杨百寅.“知识整体理论”及其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06):15-159.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