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
【摘要】运动员选材是“学训并重”办学模式下运动训练的第一个程序,通过对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模式重构研究,以期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模式。
【关键词】 学训并重;科学选材
一、原状和原因
2016年,常德市体育运动学校确立“学训并重”思路后,前后引进或招聘了12位优秀文化教师,以加强运动员文化成绩,补齐文化短板。近几年,体校在每年的春季招生中,经过所有教练员的共同努力,带训名额基本都能招满,部分项目甚至出现超额招生,扭转了以往“一生难求”局面,其中2018届七年级新生一度超过60人。但学生入学文化测试成绩平均分由38.7分降至31.84分,文化基础比2016届学生明显要落后,追其原因有很多: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平时缺乏父母督促文化学习;一部分学生是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一部分学生是乡镇学校的“调皮学生”或“问题学生”,经介绍进入我校“锻炼身体”;一分部学生是家庭困难,被体校免费住宿、免交餐费的政策吸引,进入体校学习;一部分学生是教练员从乡镇学校测试选材选中的有潜能的学生。这五类学生囊括了体校大部分学生的状况,而其中只有第五类为体校所需人才。
常德市体育运动春季招生中教练员所选中的苗子生,学校会邀请学生参加暑假一个星期集训,射击队反馈七月前来参训的苗子生并不多,而集训完毕后九月能来体校报名的更少,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学校“招苗子生难”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难度可想而知。如何科学选材择优入学,成为“学训并重”办学模式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时代背景和新要求
“学训并重”需要的是制度的支持,体育运动学校并入教育系统,就能解决从选拔入学、合作办学及训练、保障学生输送、畅通学生升学渠道等各环节中的问题。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中,仅湘西自治州和岳阳市两所体育运动学校归属教体局管理,而常德市体育运动学校是常德市文旅广体局下属学校。加之体育运动学校在广大市民中印象不佳,市民普片认为孩子如果进入体校就读,那文化学习就荒废了,而体育和文化成绩都优秀的学生自然也不可能进入体校就读。常德市体育运动学校除游泳、田径、网球有对应的定点合作办学学校外,其余项目基本都在校本部学习训练,如:射击、摔跤、举重、柔道、攀岩、体操等,这些项目进入周边或乡镇普通小学招生,家长和教师是反感甚至抵制的。因此,体育运动学校陷入了选材困境,科学选材、选“好”材,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敦促各地体育运动学校针对体教融合的难点进行创新探究,对畅通体校学生升学渠道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新选材模式重构措施
1、增加冬训选材
由以往单一的春季选材,增加冬训选材,即在每年的年底冬训前,教练员下各县区,与区县教练员联系选材,将区县优秀运动员选拔至体育运动学校参加冬训。
2、进行体育与文化入学联审模式
每年冬春季新生入学都进行体育测试,体育测试优秀的学生再进行文化测试,文化测试需在20分以上方能入学,文化成绩低于20分而体育极其优秀的苗子生需教练员向分管校长申请,经校长签字同意后方能入学。此项联审模式对入学新生文化和训练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纠正了“重体轻教”的思想。
3、搭建“体教沟通桥梁”
常德市体育运动学校积极联系区县体育学校教练,由区县体育局和教练联系学校,在体育学校与普通文化学校间搭建一座桥梁,宣传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政策与成果,打消教师与家长的顾虑,方便教练员入校选材招生。
4、联办“体育特色学校”
大力推广游泳队与胜利路小学、市三中合作办学模式,宣传胜利路小学和市三中的办学成果与所获荣誉,鼓励校内项目走出学校,与周边其他学校合作办体育特色学校,力求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升学渠道,让体育特长生有更好的出路,吸引更多学生家长认同并支持孩子参与体育训练。
参考文献:
[1]《論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一般模式》 徐瑞霖,陈国磊,张秀琴
[2]《论优秀篮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要性》 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