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银花 林璟妍
【摘 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之中具有重大意义。课程思政融入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路径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锻炼的各个环节,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实现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政政治教育的高度统一。高校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素材、案例融入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之中,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不畏惧失败的创新创业精神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一、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意识形态
当前国际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不稳定性不明确性明显增加,意识形态复杂,大学生意识形态容易被颠覆。欧美国家和美国对中国政府采取的某种不利政策,包括政治、经济、新冠病毒的防控意识和措施、对香港和平发展等等意识形态。大学生应该对国际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及时掌握和正确分析,时刻牢记使命,跟党中央和国家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不唱反调,不跟风滋事闹事,共同维护国泰民安而努力。
(二)树立大学生正确三观,牢记新时代历史使命
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中华各教育思想家之精华:礼、乐、道、仁、智、信、诚、义、忠等教育思想,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基石,大学生时期是人生三观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现在化的小康生活,为大学生三观形成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新时代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拥有优良的学习环境,精神上应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教育,理解国家的时事政治,不崇洋媚外,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为中国伟大复兴做好接班准备和行动。
(三)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特色的综合性人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让国人自豪,让世界为之赞叹。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和企业都在转型中,近年来新媒体、电商、物流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对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而且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提出了更高规格。广东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应该借着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培养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的综合性人才,为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课程面临的挑战
(一)师生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落实困难
大部分師生认为讲政治、学习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员的事情,作为普通群众,不用过多关注和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双创课程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课程思政,主次不分,甚至敷衍了事。而学生则未能体会课堂课程思政的真实意义,甚至左耳进右耳出,一堂课下来,课程思政效果甚微,这样的课程思政明显是失败的。殊不知高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育人教育是一个常态化系统工程。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课程思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新创业课程线上线下课程混合式课堂授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省级、校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合作企业、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公开发表等。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课程思政,未有一套完整性的课程思政可供参考或使用。
(三)教材繁杂多样,未能系统体现课程思政内容
由于我国创新创业发展较晚,但速度快,教材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市面上提供的创新创业课程种类繁杂多样,有纯理论教材、有纯实践类教材,有案例教材,有理论实践两者兼有的教材、也有工具书教材、还有各种鱼目混珠的在管理类、营销类内容上加上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教材的。各种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分布杂乱。因此,想选择一本内容全面的创新创业内容教材且教材各章节含有课程思政系统内容的教材,适合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困难。
(四)“教学法+”和课程思政契合度有待提高
各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通识必修课,有的作为通识选修课,学分也参差不齐,普遍在0.5-2学分。广州工商学院重视双创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创新创业基础》和《创新创业训练》两部分,《创新创业基础》为线上教学,采用超星学习系统,由全国名师主讲,校内指导老师管理学生学习情况,而《创新创业训练》则为本校老师担任教学。线上线下任课教师不同,在课程思政安排上难以统一,而且学分偏少,在保证保量完成教学内容基础上,再融入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时间和紧凑度把控上要求较高。根据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目标和特点,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内容契合度仍然不高,需加强两者之间的契合度。
三、课程思政融入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路径
(一)师生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师生应认识到国家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实战人才的重要性。教师不仅是传道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祖国的未来在今天的课堂里。如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综合性人才,是每一位中国教师的责任,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生应吸取老师课堂所讲授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加强自身的意识形态、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正确三观的培养,用知识武装自己,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使命,为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
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思潮,旨在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高校将全面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一方面为了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为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而奋斗。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运而生,并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其中,需做到四有:有计划、有步骤、有章可循、有内涵。做到四不:不含糊、不重复、不敷衍、不随意。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及“国标”要求,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体系全过程,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三)编写适应专业发展,具有区域经济特色教材
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主阵地,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质量,决定了人才特色,跟就业紧密相连。高校创新创业教材编写应结合国家新型行业的发展,创新型行业的兴起,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收集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的典型案例和典型企业家鲜活奋斗历程案例素材。通过典型案例作为课程思政,更有现实教育意义,更能让大学生接受,体会到区域特色教育,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四)加强“教学法+”与课程思政的契合度
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游戏教学方法等等。课堂中采取“问题导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要真正实现创业,在思维上应该逐步完成哪些思辨,在行动应如何做好准备。通过呈现鲜活的创新创业事件、人物和场景,实现在“课堂中呈现创业”,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正确理解。在讲授创业机会识别和如何选择好的创业项目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學习中,多关注身边的痛点,培养细致观察力、洞察力、分析能力和勇于创新。讲授商业模式搭建时,告知学生好的商业模式别人不可复制,适合企业自身自我复制,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创业团队内容时,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裁员裁掉谁的问题,引出创业团队的重要性和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的重要性,得出拥有一支优秀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创业风险管理授课中,教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化险为夷。加强教学法+与课程思政的契合度,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是民办高校双创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柏红.新时代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分析[J].现代教育,2019(10)
[2]黄丽华.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的探讨[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6)
[3]林钻辉.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理论构建与教学设计[J].河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