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群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汇集着我国一代又一代人民的智慧,流传至今。然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并没能让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得到很好地传播。丰富多样的现代养生方式让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失去了光彩。2020年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实行的第五个年头,在此契机下,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到传统体育养身文化的价值,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展现它的风采,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相结合,与国际化的社会发展相融合。
体育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更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养生进行融合,显现出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功效。在“健康中国2030”的引领下,应该规划出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路径,让更多人看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精髓和魅力,在帮助人们增强体质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1 现代养生的发展状态
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人们潜意识的认为一切都应该是快的。方便快捷的交通,随处可点的快餐,网上预约等等都满足了人们对“快”的需求。对于现代养生而言,人们最需要的同样是便捷,可以随时参与,可以随处享用。养生茶的便利体现在合理搭配的茶料被包装好,人们只需要将其放入水杯冲泡就可以随身携带。特殊的包装材质不会因为水的长期浸泡而损坏,清理水杯时只需要把茶包丢掉省去了清理残渣的时间。餐饮业还推出了健康饮食,提倡健康饮食文化,让人们无需费尽周折就可以享用到绿色健康食物。为了迎合健身人士的需求,许多商家推出减脂餐,无需动手,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饮食需求。互联网的全覆盖,提供了更多获得健身素材的渠道。各种健身APP,健身公众号,提供了健身教程视频,健身解析文章,丰富了人们的健身知识。健身房开设了有氧操,杠铃操,瑜伽等多样的健身课程,专业性较强的健身房还有健身私人教练课程。更有温泉馆,桑拿馆,理疗汗蒸等更多西式养生方法遍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各种现代化的养生方式极大的迎合了现代人生活的需要,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
由于现在生活环境的工业化,城镇化,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导致人类健康受着多方面的威胁。快节奏的生活,增加了人们的生活压力,使得许多慢性疾病频发,亚健康群体逐渐庞大。但是更加健全的医疗体系,更加完善的医疗制度,让人们看病就医,用药问诊变的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在鲜明的对比之下,减弱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价值,使其更不容易被人们接受和采纳。
3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因此国家提倡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民族传统体育对外在环境要求低,对练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求高的特点,为体育养生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优势。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人将“治病”转变为“防病”,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里“治未病”的思想。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与中医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注重气息,经络,与人的“精”“气”“神”相联系。对于治疗慢性病,调理身体,有很多都是先进现代医疗科技解决不了的。与现代医学的互补性,更加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医疗的融合,带动了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并且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传统体育养生运动项目的大力扶持和广泛推广。
4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路径
4.1 政策扶持,巧借互联网
“健康中国2030”中要求“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互联网将各地域人民联系在一起,信息共享方便快捷。人们通过网络搜,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养生方法。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自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电视、电影、新媒体搭建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学习交流平台,在保护文化传承基础之上,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凭借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加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共同建立起属于新时代的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体系。在信息交流如此方便快捷的大环境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出相关政策,建立健全传播体系,保护帮助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更好地传播,文化建设更好地发展。
4.2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进校园
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文化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进校园符合国情发展。现在的生活环境优越,物质丰富,衣食无忧,出行便利。营养丰富,热量过剩导致校园里出现了许多“小胖墩”,严重的还引发了一些慢性病的发生。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少了一份对生活艰辛的体会。可以选择适合中小学生成长需要的传统体育作为特色课程,进而普及养生知识,帮助其树立健康意识,讲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文化背景,忆苦思甜。然而對于中小学生而言,养生对于他们来说为时尚早,做到养生更是困难的,所以应更加注重培养他们对传统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传统体育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在大学校园,可以开设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社团,在培养业余爱好的同时,可以将其与未来的就业方向相联系,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实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都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校园里浓厚的传统体育文氛围,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对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对步入社会以后的健康保养意识的树立,都具有积极而长久的影响。我们应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步伐,将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挖掘出来,带入校园,让学生接触更多传统体育养生运动,了解更多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4.3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进社区
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社区建设更加健全,健身休闲场地规划加入到了社区区域规划的建设当中,居民运动养生意识逐步增强。中国已经步入到了老龄化的社会,预计到2030年人均寿命再增加3岁。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很适合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比如太极拳,健身气功,舞剑,强度小,节奏慢,很适宜老年人锻炼。将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引入社区,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会带动更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传统体育养生的队伍中来。“健康中国2030”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走进社区,正符合健康中国建设,社区发展规划的需要,与“健康中国2030”相契合。社区可以定期举行传统体育运动的比赛活动,增加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感受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熏陶。通过社区宣传,扩大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影响范围和传播路径,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在社区医疗建设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引入,促进了“体医融合”,利于健全社区医疗保障体系,为社区生活提供更好地保障。
5 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我们应充分发挥出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价值,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定下的目标。在促进“健康中国2030”计划实施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体育运动中来,拓宽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热爱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我们要将目标放长远,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努力实现健康中国,走向体育强国。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