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媒体眼中的公益(慈善)传播

2020-09-10 21:53余虎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媒体传播慈善

摘要:大众传播时代,媒体在公益(慈善)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媒体做公益(慈善)都有哪些规律可循?是否存在一定的定式?媒体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媒体做公益(慈善)的水平和能力?本文从传播学规律出发,结合作者所在媒体从事的公益活动实践案例,对媒体公益(慈善)传播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关键词:媒体;公益(慈善);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6-0127-02

围棋中有个术语,叫定式。定式是指布局阶段双方在角部的争夺中,按照一定的行棋次序,选择比较合理的着法,最终形成双方大体安定、利益大小均等的基本棋形。这里权且套用定式概念中的行棋次序,来比喻媒体做公益(慈善)的规律性特征,即正确的步骤和程序。

媒体做公益(慈善)是有规律可循的,至少存在四种定式:

一、定式一:宣传开道,舆论先行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定式要求媒体做公益(慈善)时,一定要通过新闻报道来营造舆论氛围,通过强势报道引导舆论形成热点,从而抓住公众的眼球,然后再顺势推进。

那么,宣传如何开道呢?答案是讲故事。因为媒体最善于讲故事。但媒体所讲的故事必须是新闻故事。所谓新闻故事,是指新闻事件中具体的人和事。讲故事就是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法来报道新闻,使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讲好新闻故事,需要生动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通过戏剧化的方式来突出主题。所以,故事能否打动人、抓住人,是舆论引导的关键[1]。

2014年、2015年,《重庆日报》两次发起救助“玻璃女孩”王语洁的行动,成功让“玻璃女孩”独立行走后返回校园。救助“玻璃女孩”的公益(慈善)行动就是从讲新闻故事开始的。

2014年,《重庆日报》记者在重庆綦江农村采访时偶然得知了6岁小女孩王语洁的病情,这是一种奇怪而罕见的疾病——骨头很容易骨折,不能直立行走,被称为“玻璃女孩”。她的爷爷每天把她背在背篓里上下学,一家人面临严重困境:妈妈离家出走,婆婆疯傻,爷爷年纪大了,全靠爸爸外出打工养活家庭。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深刺痛了记者。

讲好“玻璃女孩”的故事就成了关键。在精心采写加上版面包装后,《重庆日报》强势推出了“玻璃女孩”的整版报道。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此后,《重庆日报》又通过反响报道扩大事件影响力,引发了更多社会关注,最后成功抓住了读者。之后,《重庆日报》顺势而为,发起了捐款救助行动。重庆本地没有能为脆骨症患者动手术的医院,“玻璃女孩”被送到天津一家专门治疗脆骨不全症的医院。《重庆日报》又通过重庆团市委搭桥,在津、渝两地发起了志愿者联合救助行动。“玻璃女孩”在天津治疗期间,得到了天津志愿者的精心照护,这个案例被团中央列为全国志愿服务的典型案例。

类似的案例还有《重庆日报》发起救助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钱黎黎活动。《重庆日报》第一次采用线上线下同时募集善款的方式,短短一天,就募集了41万元。

同样,讲好新闻故事成为关键。《重庆日报》关于抗癌少年的第一篇报道——《19岁少年撞墻硬抗脑癌剧痛隐瞒家人一年直至病发昏迷》,见报当日即引爆了读者。事实上,每一篇救助报道的背后都有媒体的精心选择和安排。那么,媒体会选择什么样的新闻故事呢?

新闻故事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生动具体,要有一定的感染力。但媒体人在选择时会追求一个更高标准——“爆点”[1]。所谓“爆点”,就是新闻最打动人、能引爆读者泪点的地方。媒体肩负着社会责任,追求故事感染力绝不是比悲情、比谁更惨,而是要在悲情中找到特别能打动读者的亮点,这就是媒体人所说的“爆点”。比如小语洁的渴望,比如钱黎黎的坚强。因此,媒体讲故事会从海量线索中进行适当的甄选,会让记者去深挖潜在的“爆点”,会对新闻故事进行版面包装[1]。这也是宣传开道、舆论先行的要义所在。

二、定式二:整合社会资源

媒体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专门的公益(慈善)组织,这决定了媒体在公益(慈善)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成为社会资源的黏合剂,做平台型的公益(慈善)机构。

2018年7月9日,《重庆日报》专门成立了尹明公益工作室,全力打造“尹明公益”这个IP。尹明公益工作室以采访社会和民生新闻的部门为依托,不仅创办了《公益周刊》,还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特别是举办了《重庆日报》首届公益盛典。“尹明公益”正被全力打造为重庆公益界的IP。

以尹明公益工作室开展的清凉驿站项目为例,可以看出媒体是如何整合社会资源的。

尹明公益工作室首先设计了清凉驿站公益项目具体方案:在盛夏时节,联合社会爱心单位在五大商圈设置清凉驿站,为五类户外人群(交警同志、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棒棒大叔)免费提供冰饮料。显然,活动本身散发出来的关怀、温暖与爱心,能极大地调动社会热情。

第二步,寻求爱心单位支持。重庆一家知名的餐饮企业全程赞助了公益(慈善)活动,不仅提供活动所需的冰柜和饮料,还派出企业员工作为志愿者。同时,一家外资快消店免费提供了摆放冰柜的场地。

第三步,衔接几大商圈管委会,争取配合支持。重庆主城五大商圈为清凉驿站特批了相关占道手续。

第四步,链接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参与支持。发起呼吁后,各区县志愿者组织纷纷参与维持秩序并向爱心冰柜捐赠清凉物资。

清凉驿站爱心行动持续了20天,共送出3万多瓶山泉水。活动中,社会爱心被点燃。不少市民和公益(慈善)组织参与进来,主动送来矿泉水、药品和西瓜,丰富了爱心冰柜的爱心物资,成为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在此期间,《重庆日报》全媒体平台对活动持续跟踪报道,使清凉驿站爱心行动热度不减。

同样,《重庆日报》成功举办首届公益盛典,也是靠整合资源。首先通过创办《公益周刊》,高效整合了重庆本土公益资源,《公益周刊》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刊发了22期,其中报道过的公益人物和公益项目,成为公益盛典评选报名的主力军。通过报道,《重庆日报》还建立了自己的专家团队,对评选形成智力支撑。

其次是部门资源。《重庆日报》向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民政局申请作为指导单位,联合工、青、妇、残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共同作为主办单位,增强了活动的权威性。公益盛典颁奖会座无虚席,前来参会的公益团体和个人就有四五百人。《重庆日报》首届公益盛典的成功举办,把《重庆日报》“尹明公益”向平台型公益机构又推进了一步。

可以说,资源整合能力决定了媒体公益(慈善)的影响力。

三、定式三:深度介入公益(慈善)项目

媒体公益(慈善)正在经历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立媒体公益(慈善)平台的媒体时代。在媒体时代,由于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和现实影响力,大量社会求助涌向媒体,媒体通过发挥建设性作用,建立自己的公益(慈善)平台。这也是媒体公益(慈善)高速发展的阶段[2]。

第二个阶段是众筹时代。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搭建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产生了互联网公益(慈善)众筹产品,众筹方式让救助更直接也更高效。媒体公益(慈善)步入式微阶段。

在两个不同的阶段,媒体公益(慈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媒体时代,媒体对蜂拥而至的社会求助往往应接不暇。由于有充裕的选择空间,媒体公益(慈善)的步调比较舒缓——往往选择先做足新闻,然后再顺势发动社会捐助,追求自然而然、功德圆满。

而众筹时代则不一样,媒体公益(慈善)不再具备比较优势,往往要与互联网公益(慈善)和自媒体争抢同一题材。这个阶段,需要迅速把热点引爆,公益(慈善)行动紧随而上,不然就会错失良机。

可以看到,公益(慈善)对社会分配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是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后的第三次社会分配。公益(慈善)市场被激活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分配空间,这就需要法治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操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与实施,公益(慈善)项目化实施已成必然,并且朝着公益产品项目化和公益项目产品化两个方向发展,媒体公益(慈善)也不例外。

《重庆日报》“尹明公益”有个资助贫困大学新生的项目,已经推出长达6年,每年暑期发布一批贫困大学新生的情况,同时向社会募集爱心资金,然后根据募捐情况在秋季开学时统一发放爱心款项。这个项目最多的一年能资助上百个学生,但近年来募集的款项越来越少,资助的学生也逐年减少。究其原因,就是公益产品没能项目化实施,缺乏常态化运作,未能从市场的角度来包装和营销公益产品。

媒体公益(慈善)已经面临变局,媒体亟须专业的公益(慈善)团队和公益(慈善)项目,并通过项目化实施在市场中分一杯羹。

四、定式四:用好互联网公益(慈善)

这几年,互联网公益(慈善)风生水起。以腾讯“99公益日”和阿里“95公益周”为代表的互联网公益(慈善)不仅让公益(慈善)触手可及,使“人人为公益,公益为人人”成为现实,而且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公益(慈善)项目募集资金的重要渠道。

腾讯的“99公益日”,从2015年推出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公益(慈善)嘉年华。2018年的“99公益日”,《重庆日报》下属的《公益周刊》特别关注了重庆的公益(慈善)項目上线募集情况,慈善总会推出了55个慈善项目,62万人次参与爱心捐赠,共募集到3098万元,筹款额居全国第12位[3]。

2019年,重庆市慈善总会推出192个慈善项目,372万人次参与爱心捐赠,一举募得善款1.31亿元,其中腾讯配捐2700余万元。募捐额居全国第2位、省级慈善会第1位,比2018年网络募捐总额净增1亿元[3]。

互联网公益(慈善)打破了时空界限,让许多想法成为可能,带来公益(慈善)方式和模式的创新。在互联网公益(慈善)时代,媒体公益(慈善)更应该借助互联网这只无形的巨手,做大做强自己的公益(慈善)项目。

五、结语

公益(慈善)传播是一门学问,面对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规律,特别是在当前媒体公益(慈善)格局发生变化进入新阶段、媒体形态深度融合步入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公益(慈善)传播是需要媒体重点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8-114.

[2]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53-277.

[3] 俞慈著.两个轮子一起转 迈上互联网募捐新台阶[J].重庆慈善,2020(02):15-20.

作者简介:余虎(1971—),男,重庆长寿人,本科,新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写作与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媒体传播慈善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