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交互起源说

2020-09-10 07:22闫婷玮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

摘要:2016年被业界人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作为“互联网+”的新生产物,网络直播凭借操作的便捷性、内容的丰富性、互动的及时性等诸多优点备受人们青睐,迅速蹿红,如今已发展成为具备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研究网络直播行业及其衍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揭示现实生活中频繁现象背后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直播;交互传播;网络主播;直播平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059-02

一、绪论

在新媒体行业中,网络传播是非常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传播方式。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当今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改变。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容量的不断扩展,网络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此技术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网络社会媒体的应用,人们不仅仅只应用传统网络查看、发布文字图片这些小儿科的功能,不甘心接收延时的信息,于是将音频与视频等信息结合起来,并实时发布传播。在这样的趋势下,网络直播技术逐渐得到普及,所以探索其起源及演变过程,对揭示传媒界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直播概述

(一)网络直播的定义

依据传播学和电视现场直播的概念,网络直播也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定义,即一种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其发布形式比较多样,除了现场直播、文字图片直播、视音频直播之外,还有电视(第三方)提供信息源的直播形式。存储海量、查询便捷是其最显著的特点[1]。简单来说,网络直播就是在移动互联化的语境下,以互联网媒体介质为桥梁,将某人、某物、某事当下的即时状况展示给终端用户,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一种新兴且具有较强互动性的互联网新生产物。

(二)网络直播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国外网络直播的发展历程。在国外,几大主要互联网公司在网络直播领域均有不同占比的布局形态。YouTube是谷歌旗下较大的视频分享类网站,早在2010年就已经推出网络直播相关服务项目。谷歌在2011年末开设了YouTube Live平台,5年后又开设了移动端。互联网巨头亚马逊集团于2014年正式收购了Twitch。Twitch当时还是一个游戏直播平台,主要面向以电竞粉丝为主要受众的年轻用户。2015年8月—2016年5月,电竞粉丝在Twitch平台上观看的电竞相关直播时长已超过8亿小时,Twitch目前稳居全球最大游戏直播平台的王牌地位。与它名字十分类似的Twitter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在2015年初收购了流媒体直播服务运营商Periscope,同年推出同名直播应用Periscope。一直与Twitter互为竞争对手关系的社交媒体Facebook也在2015年底推出Facebook Live的直播服务,与直播应用Periscope激烈竞争。

第二,国内网络直播的发展历程。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部社交媒体传播史,这次历程中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流量迁徙。如果把最早出现的微博定义为流量迁徙的开端,那么从微博到微信公众号就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流量迁徙。微博最早的运行模式决定了它之后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方向,目前微博基本定型成了一个重社交、大开放、众中心,而本质是社交属性的新媒体工具。微信是一个纯粹的社会化交流沟通工具,换种说法,其本质是涵盖媒体性质的社交平台。就微信公众号来说,所有的传播活动都基于某种社会交往关系,所以受众的黏性越来越强,渐渐形成了以公众号为中心的互动交流社区。

微博的性质其实是综合性平台,这个平台上的一切关系都建立在兴趣之上,双向交流较少或者说双向关系较弱,以单向传播居多,微博最擅长大范围传播和快速传播。从营销层面来看,微博是适宜利用传播的流通速度和公开范围制造或传播信息的平台。

微信的性质是社交平臺,所有的关系建立在关系之上,双向交流较多,关系较密切。尽管信息的传播速度不快且传播范围有限,但是受众对接收信息的采纳率、消化率很高。微信公众号来源于微信,尽管图片、文字的表达方式与之前的博客相似,但是它的规模、受众黏性、传播模式等以社交体系为基础,这与博客大相径庭。正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很大一部分人无法在微博上建立起以自我为中心的,附着力强、影响力大的圈子,没有办法站在社交圈中央,这也是人群流向微信这种纯社交互动平台的原因,微信可以让他们建立起强有力的社交圈。可以说,微信公众号就是因为微信大量的使用群体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崛起的。

微信公众号崛起之后,朋友圈的风头逐渐盖过了它。因为新鲜或其他原因,大部分微信用户会关注大量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微信公众号为了各种利益,频繁地推荐各种资讯,信息大量堆积,用户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这样一来,获取资讯的渠道就转移到了微信朋友圈。出于不同的社交关系,用户会不同程度地接纳或索取资讯,通过人与人相互传播产生信任经济。

文字、图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求知欲”,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社会化媒体传播形式已经过时,用户渴望更丰富的传媒形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据流量成本剧减、速度剧增,媒体传播形态也逐渐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朋友圈跨越到小视频就是质变中的一个环节——图文时代到视频时代的跨越。

目前为止的两次大规模流量迁徙是社交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了社交媒体传播最基础的路线,视频时代引起了社会的燃点。只基于图文社交,陌生人建立不起信任,进而无法进行更多的互动社交,但是视频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该活动。这样一来,视频平台涌入更多用户,甚至逐渐超过了自媒体[2]。短视频到直播的跨越成为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流量迁徙。虽然目前来说,直播的流量不像对外宣称的那么高,但是大家都说进入了直播时代,而且不得不说,直播的确是未来的趋势之一,直播的流量也会越来越高。

三、网络直播的特点

(一)快捷性

网络直播的最大优势就是全民直播平台的诞生,此阶段“颜值”和“游戏”的重要性被弱化,直播的核心价值得到展现,即陪伴与分享。在平台剧增的环境下,微博、微信的信息即时发布已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和社交活动,现场实时发布的形式应运而生。用户不受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要开启直播,就能把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新鲜事共享到网络上,并實时与观众双向互动。不仅如此,其他观众也可以实时观看别人的互动[3]。

(二)互动性

窥视原本是人类的一种欲望本能。随着网络直播的出现,人们可以及时发布和分享信息,既满足了分享者,也就是发布者的需求,也解决了窥探者的好奇需求[4]。随时发布信息是观众对现场直播的首要印象,实时发布信息在直播平台上,可以缩短发布的主体用户同观众用户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观众用户对直播的关注度提高,对直播的各个环节都能产生新鲜感和沉浸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并行动起来,这是全民直播开始的基础。

在一来一往的互动过程中,双方的心理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样的互动强度是别的传播渠道没有的,这也正是网络直播一经推出就获得网民追捧的重要原因。如果把观众用户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社交活动则是围绕解决现有需求和动机,进而得到一定心理满足的过程。由于这种简单直接的需求与被需求的互动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受困于各种原因极难实现。在全民网络直播的驱使下,人们不受经济因素的限制,纷纷参与直播,更加突出的目的就是表现自己,及时与观众用户互动并得到反馈,从而达到一种有效沟通,完成互动社交活动。

(三)门槛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陆续被研发出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得到普及,媒介生态环境被推翻又重建,彻底变了天。一时间,“互动”“参与”“展示”等字眼作为新媒介应用理念深入人心,“体验至上”“用户至上”的互联网应用方式迅速成为网民追捧的网络应用方式[5]。

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给,但用户的需求各不相同,资本方为了利益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各种各样的直播平台应运而生[6],尤其是移动设备端的视频直播平台。无论用户是谁,只要拥有一台可以移动拍摄视频的设备,点击 “开始”,就可以进行直播内容的录制,云端同步抓取、同步储存、同步传递到所使用的直播平台[7]。网络直播轻而易举地成为了网民的喜爱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全民运动新常态。

四、结语

本文旨在研究网络直播行业及其衍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网络直播为主体,揭示现实生活中频繁现象背后的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新鲜的社交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网络直播这种潮流文化演变史的研究意义对当今社会而言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2016(16):202-204.

[2] 姚瑶.“视频直播热”下的“冷”思考[J].传媒广角,2016(6):29-30.

[3] 刘建华.直播——品牌营销新宠[J].小康,2016(7):72-73.

[4] 尤元学.网络在线直播秀场存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5(3):192.

[5] 张靖晨,彭德顺,鞠中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网络平台发展变迁趋势研究[J].现代商业,2020(20):49-50.

[6] 牛斌花.“网络直播”营销传播的机遇与风险研究[J].视听,2020(07):169-170.

[7] 王运昌,杨柳.“直播+电商”营销模式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营销(下),2018(06):58.

作者简介:闫婷玮(1995—),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
从互联网络视频直播看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
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的分析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网络直播的发展研究
网络直播管理不能留有“模糊地带”
媒介时空观下的网络直播研究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从网络直播看电视台如何利用粉丝经济扩大影响力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