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
面对高考改革,“以考带教”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教学中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语文素养。笔者认为,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好方法。打造任务驱动型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能让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输出者,甚至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的课型,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整本书阅读课:布置研读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布置研读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读,使课堂活动更有针对性,以此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聊斋志异》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篇章,并布置研读任务:
1.《聊斋志异》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欲借鬼之有情有义来说明什么?
学生在阅读时发现,《聊斋志异》中有天上泉下、异域他邦、梦乡仙境、狐鬼世界、精魅天地,但是这一切仅是故事的载体。作者虽在“写狐写鬼”,却是为了“刺贪刺虐”。“狐鬼”是虚构的,但“贪虐”是真实存在的,狐、鬼比人还要有情有义,作者是想借此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在《王子安》中,作者借狐来戏谑王子安,反衬出士子被科举制度摧残的病态,并在结尾把考生在科举考试前后的状态分为“似丐”“似囚”“似秋末之冷蜂”“似笼中之病鸟”“似饵毒之蝇”“似破卵之鸡”。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使蒲松龄在作品中不断地借助虚构的狐鬼世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二、试卷讲析课:布置探究任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在评讲试卷时,教师也要适时布置探究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将试卷划分为几个部分,如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语言表达等,将其标上序号,写在黑板上。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并上台讲解。例如,我们班的第五个小组最擅长讲诗歌,他们每次都要抢着讲解诗歌鉴赏题。笔者为他们布置了以下任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第五组的同学认为:在情感表达方面,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在结构安排上,此句可以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得整首诗有委婉从容之致。该组学生指出要解答此类题目,就要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探寻诗句的作用。
三、作文课:布置写作任务,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在作文课上,教师要布置写作任务,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材料或辩题,引导他们思考。例如,我们可以出示时事材料:“2017年,熊轩昂以690的总分成为北京市文科状元。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城市孩子比农村孩子更有条件成功,寒门难再出贵子。”’并布置任务:请你谈一谈“顺境易成才还是逆境易成才”。學生可以自由选择观点进行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引用名言:“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有的学生引用了新闻,有的学生运用了典故,有的学生讲了普通人物的故事,有的学生讲了英雄楷模的事迹。他们归纳整理出了许多素材,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展示。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打造他们喜欢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