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期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2020-09-10 07:22王欢
红豆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

【摘要】随着知识与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计算机存储与运算能力的大幅提高,培养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成为教学最终目标。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每个学习者面临两大挑战:其一,信息超载的现象随之而生,如何处理海量信息使其为己所用;其二,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为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整合,形成新的个人化知识体系。本文章阐述了针对信息爆炸及知识碎片化问题而产生的新建构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通过对建构主义,三元交互论及联通主义三种理论发展的梳理中讨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三元)交互决定论;联通主义;新建构主义

一、经典建构主义的发展与应用

建构主义也称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以追溯至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提出认知个体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即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中认知结构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纵观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知识构建是通过协作和会话来进行的,与现存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强调人与人之间,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该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强调了师生之间是一种主客融合的关系,即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1]。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建构主义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意义上的反应和意义构建,可能导致教师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学习评价较为困难,组织与管理学习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

二、班杜拉的三元交互论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对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学习进行了研究,在大量的实证资料基础上建立了以观察学习为基础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他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反对人本主义的个人决定论,认为交互是决定的因素。他的“三元交互决定论”为其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一个总体的理论框架[2]。他提出相互作用的三种模式:①环境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因素:a) 环境确实对行为有影响,甚至产生决定作用的影响。B)这种作用是潜在的,只有环境和人的因素相结合,并且被适当的行为激活时,环境才能发挥这种作用。②人和环境交互决定行为:人既不是完全受环境控制的被动反应者;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完全自由的实体,人与环境是交互决定的。环境中各种外部因素是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影响自我调节过程。环境有利于建立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建立和发展自我反应的能力。③行为是三者交互的相互作用:在行为内部,人的因素和环境影响是以彼此相连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的。这个过程是三者交互的相交作用,不是两者的连接或两者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是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独具特色,它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把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知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此外,这种观点视环境、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为及其认知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3]。他的理论为后来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交互式学习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关于交互式学习理论在外语学习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个:①关于二语习得方面:汤霞提出环境因素,行为,个人三个因素在二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相互影响。她探讨了二语学习中的环境因素,學习者个人主体因素,语言学习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及如何构建二语习得的三元交互模式,研究了不同变量的最佳组合方式[4]。②关于自主学习方面:王丽琳提出根据“互联网+”时代下自主学习方式有全球化信息化的特点,强调了班杜拉三元交互轮对学习方式的影响,个人,行为和环境三者有了更深层次的关联[5]。③关于教学模式方面:杨鹏鲲提出了以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即教学媒体,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为切入点,将教学理论建设与教学时间相融合,通过分析《管理英语2》课程中实施的教学效果,进而更加深入地剖析网络教学交互理论[6]。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联通主义

随着以太网的产生,20世纪八十年代互联网开始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正迈向智能时代。这个时代大环境发生的变化也引起了人类知识与学习模式的巨变。信息超载,知识结构动态化,碎片化是人类面临的新挑战。最早发现信息时代知识变化的是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他在其联通主义著作《Knowing Knowledge》 ( 中译本名为《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 ) 中,用类似散文的笔调描述了信息时代的知识变化,认为知识已由静态的层级结构变成了动态的网络和生态[7]并从2005年前后提出互联网时期联通主义学习观。该理论是基于行为主义,继承了认知科学的新联结主义某些特性(把学习看作一个网络形成的过程),强调学习发生在我们刺激和反应的连接中。其主要观点为学习与知识是建立在各种节点上;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连接起来的过程;学习可能存在与非人的工具设备中;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当前知识的掌握更重要;促进持续学习,需要培养与保持各种连接;看出不同领域理念与概念之间联系的能力至关重要;流通(精确的最新知识)是所有关联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决策本身是一种学习过程。概括起来,联通主义其核心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知识观,学习观,创新观,实践观[8]。面对互联网时代多种的挑战,西蒙斯提出两个应对方法:一是多连通、少建构,通过连通分享各自的知识,而不必事事都靠自己去建构;二是把部分认知处理工作交给机器,以减轻人类自身认知的负担。对于如何解决碎片化问题,联通主义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虽然理论上促进知识在大脑内部的连通,有可能解决碎片化问题,但到底如何实现知识在大脑内部的连通,联通主义理论一直语焉不详,即使后期提出的寻径、会意等学习策略(王志军陈丽,2014) ,也因为过于空泛抽象而不具有可操作性[7]。

四、应时而生的新建构主义

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习环境的变化,因此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形态以及学习模式都顺势产生了改变。试图用原理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理论来指导今天的学习,难免捉襟见肘[7]。2011年王立竹老师开始逐步建立新建构主义理论,它是针对信息超载和碎片化问题而提出来的,它是将经典建构主义中以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及与环境的交互两方面的理论与联通主义中强调学习过程中新连接的思想融合贯通而形成的新理论。这个理论重新定了学习,认为学习是零存整取,不断重构的过程,创新比继承更重要。

其中零存整取及时一个应对知识碎片化挑战的基本原理,也是一种可实际操作的具体策略[7];作为基本原则它表现在四个层面:①个人层面的零存整取:强调学习者通过建立个性化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创新;②社会层面的零存整取:各类网站上形成以词条为中心的知识宝库是社会化知识形成的方式;③团队层面的零存整取:用团队学习方式将“碎片化”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学习效果;④技术层面的零存整取: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整理和挖掘产生新知识、新发现[7]。

零存整取作为理论中的具体策略主要体现在个人学习层面和团队学习层面。①基于平台的零存整取,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化零为整,知识创新:a)“积件式写作”阶段,通过平台将各种知识碎片累积起来,这是个人知识“零存”的过程;b)“个性化改写”阶段,当多个积累组合起来,学习者会发现其中共性和个性,这是学习者个性化加工改造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c)“创造性重构”阶段,当游离的知识体系和原有的知识体系重新整合时会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是学习者有意义主动创新的过程。②跨平台写作的零存整取,参考了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也有三个环节:a)电报式写作,用最精炼的语言记录头脑风暴,是为“零存”;b)短文式串写,用“微语录”有机结合各种素材,是为“积累”;c)论著式统整,按照科学逻辑体系整合相关素材和知识体系,形成论文和著作,是为“整取”。这两种方面都体现了信息时代学习模式的过程:知识输入-知识内化-知识结构重构-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创新。

五、新建构主义应用及实践

王立竹老师提出并不断完善新建构主义理论后,国内有不少学者从各种不同学科教学中也在不断尝试这一理论的实践研究。在英语学习这个方面,笔者查阅相关数据库资源,目前除了以上提到几个相关研究现状外,与本项目同一時期研究的方向在国内还有以下几种:①关于大学英语写作方面,王颖强调了新建构主义理论下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她提出了写作教学中个性化模式的设计,通过实践为学习者建构一个充分展示灵活性和自主性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来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写作交际能力[9];②关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邢襄平简述了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10];③关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方面,梁靖华探讨了基于新建构主义视角如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实施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教学[11];④关于商务英语教学方面,宋艳玲探讨了以新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深度传授BEC考试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12]。由此可以看出在外语学习方面,缺乏针对学习者的知识结构重组及思维创新的研究,因此王立竹老师提出的新建构主义正好给互联网时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慕课背景下的教学重构 2019,11,8

[2]包晓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评述[J].文教资料, 2006, 3 :78-79

[3]高春申.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汤霞.三元交互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启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22

[5]王丽琳.“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基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J].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2017, 12 :23-27

[6]杨鹏鲲.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分析---以英语课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 9(9):144-146。

[7]王立竹.新知识观:重朔面向智能时代的教与学[J].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2019,5: 38-55

[8]彭婷婷.简述联通主义和比较百年来学习研究相关理论[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年第3期P157

[9]王颖.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互联网+”个性化设计研究[J].外国语文(双月刊) 2018.11(6):154-160

[10]邢襄平.新建构主义视角下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杂志 2016,8.(8):21

[11]梁靖华.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广场 2016,3

[12]宋艳玲.新建构主义理论下的BEC考试与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探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9,3

基金项目:2017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移动交互式学习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GB4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欢,女,华中科技大学文学和管理学双学士,从事大学英语教学17年,专注教学法研究。

(武昌首义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
语言学习共同体之构建与分析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教学研究
心理学理论在会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图”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建构主义思想辨正
建构主义与高中生物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