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大一新生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咨询,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和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型,帮助来访者缓解孤独焦虑、探索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学会适应大学环境,开始独立生活;增强自信,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咨询,来访者的困扰已缓解,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关键词:心理;观察;咨询
一、学生资料
小C,女,18周岁,汉族,无宗教信仰,某高校大一新生,身高1.60米左右,扎马尾辫,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无遗传病史,高三时有心理咨询经历。
父亲本科学历,母亲专科学历,父母均为教师,有个在上幼儿园的弟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无家族精神病史。
二、个人陈述信息
主诉:2周以来,睡眠质量差,心情低落,对大学有心理落差。没有能讲心事的朋友,孤独害怕,在人际交往方面自我评价较低。
个人陈述:军训期间状态很不好,失眠,心理落差大,因为高考发挥不好,来到了不是期望中的大学。军训结束,开始上课之后忙碌起来,最近只是睡不着,担心影响第二天的状态。其实来咨询最重要的原因是性格方面的,我觉得自己对周围的人很苛刻。如果觉得对方自私,就会将对方划进自私的一类人里,看见对方做什么都会觉得她自私。感觉周围的人不是很能理解自己,只跟高中的好朋友讲话很多,不怎么跟普通朋友讲话。希望被理解,但又不想讲话;高傲又自卑;想独立,但内心害怕;目前生活中存在很多种矛盾,不知道怎么办,看到开学发的心理健康宣传手册,于是预约心理咨询。
(1)既往史
无躯体疾病,无遗传疾病史,无精神疾病史,无酗酒、吸毒、自杀企图、自残史,无家族精神病史。高三时进行过2次的心理咨询。
(2)个人成长史
小C出生于南方某省,爸爸本科毕业,妈妈专科毕业,父母都是教师,目前有个上幼儿园的弟弟。自己的性格跟爸爸比较像,所以更能理解爸爸,但父母之间不能相互理解,自己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很无奈。咨询中并没有提及弟弟。
小学和初中成绩很好,初中是班里的班长,开朗乐观。高中进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发现周围的人都很优秀,尤其是文理分科的时候从重点班被分到了普通班,从那时开始渐渐地不爱说话了,更多地去探索自己的内心。
三、咨询师观察和心理测试结果
咨询师观察:偏瘦,衣着整洁,爱笑(尴尬的笑),刚开始在咨询中紧张,略显焦虑,但自我反思能力很强,领悟力较高,对心理咨询的投入度较高。
心理测试结果:在新生心理测评时使用了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结果如下:SCL-90总分146、躯体化1.33分、强迫症状1.80分、人际关系敏感2.22分、抑郁1.61分、焦虑1.80分、敌对1.16分、恐怖1.42分、偏执1.66分、精神病性1.40分、其它1.41分。UPI总分17,25题为阴性。综上,来访者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四、病因分析
(一)发展原因
来访者18周岁,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自我意识强烈,在意周围人的看法,想探索自己又想融入新的集體,正在发展自我同一性。
(二)社会原因
父母教养和社会文化只注重学习成绩,轻视了基本生活能力,考上好大学就是优秀的人,考的不好没脸见人。社会推崇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的人,因此来访者一方面想交合得来的朋友,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应该多认识人,左右逢源。从南方来到北方,从高中生变为大学生,来访者同时面临着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结交新朋友、自我角色的转变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全英文教学)等,因此会产生焦虑、孤独、自卑等情绪。
(三)心理原因
来访者自述从高中开始内向、敏感,对自己要求高。
五、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个性稳定,自知力完整,无逻辑思维混乱、知觉异常、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近三周以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情绪低落、睡眠少等症状,仅局限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反面,并未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综上,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在于由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引起的情绪困扰。
六、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与来访者商讨的咨询目标如下:适应目前的生活、学习状态;探索人际方面的困扰;增强自信。
(二)咨询方案
与来访者商讨的咨询方案如下:
1.主要咨询方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罗杰斯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但在现实生活中,价值条件化的过程减弱了机体的自我成长的能力,价值条件化越严重,机体自我评估能力越差,心理困扰越多。只有来访者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如何去应对。咨询师需要做的是提供良好的咨询条件,如无条件积极关注、接纳、共情、真诚一致等,帮助来访者找寻自己的内部力量,进而解决当前困扰。咨询的最高目标是恢复人的本性,帮助人按其本性的要求去生活,使其更丰富;帮助人更好地自我实现,更自由、更充分地发挥其潜在的生命机能。
2.咨询设置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随着咨询的进行,咨询师和来访者商定咨询次数,最后双方同意进行了5次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免费。
七、咨询过程
共进行了5次咨询。主要过程为:建立关系——探索困扰——寻找解决办法——评估当前心理状态——咨访双方同意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咨询师评估:在历时2个月的5次咨询中,来访者情绪状态明显改善,能适应大学生活,也能在学习、社团活动和人际交往中突破自己,获得自信。
来访者自我评估:经过这几次咨询,目前的状态比刚来时好了很多。在咨询中可以通过咨询师的反馈进一步去反思自己和自己的困扰。困扰已经解决,也正在逐渐获得力量,找回自信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ClaraE.Hill.助人技术——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李婷婷(1991.8-),女,汉族,陕西咸阳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