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历史概念教学

2020-09-10 07:22李家建
高考·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

李家建

摘 要:历史概念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辨析易混概念,牢固掌握历史概念,才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概念;教学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的、内在的反映和概括,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思维的细胞。可以说,历史知识就是由一串串的历史概念连接起来的。因此,学习并掌握历史概念对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无论是对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还是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以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对一些易混概念又无法区分,以致在运用时张冠李戴,严重制约了解题水平的提高和学科能力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历史概念的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让他们能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下面笔者结合实例就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教會学生理解完整的历史概念,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都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组成。所谓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它所概括的历史事物的本质含义和内容;而历史概念的外延,则指它所概括的历史事物的发生背景、结果、影响、评价等要素。要想准确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就必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对各个要素实行精准分析,弄清楚它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洋务运动”这个历史概念,本质内涵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举办近代工业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具体内容包含四个方面:军工、民工、教育、国防)。而其外延则包括:运动发生的背景——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分化;结果——破产(甲午战败为标志);影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失败原因——“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根本)、列强不想使中国强大等。又如: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三个历史概念,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

作为历史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找出每一课、每一专题的核心概念,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以便更好地灵活运用。

二、重视历史概念的相互比较,强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比较史学认为,比较“有助于解释历史现象的同益,为深入探求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创造条件”。通过比较,可以认清相关历史概念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从而加深理解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个概念,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出相同的“质”,即同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再通过对两个事件具体的时空因素及背景、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认识到这两个概念“质同量不同”。又如“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两个概念,也须通过比较,方可加深印象。可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出两者的相同点:本质相同——同属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部分内容相同——民族主义都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再通过对具体时空因素的比较和“新”的内涵的分析理解,找出两者的差异:内容上——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提出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号;而新三民主义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而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提出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适用范围和影响上——旧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新三民主义则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顺利开展。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需要比较辨析的历史概念、名词不胜枚举。例如:纵向来看,有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近代四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二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近代世界两次工业革命,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土地政策的调整等。横向来看,有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价值观的异同,17世纪以前中西方科技成就及特点,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同措施等等均需通过比较方可加深理解,进而掌握。此外,不同时空的性质或形式相近的历史人物、典章制度、文献、会议等概念也有必要进行分类比较,以加深影响。诸如:公民法与万民法、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权利法案》与《独立宣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等。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每一课、每一个专题中易混的历史概念,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展开对比分析,找到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教会学生养成及时复习整理、巩固消化的习惯,以减少遗忘。当然,适当地精选习题进行练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阐释历史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变化。对这些变化的过程、特征和线索,学生往往缺乏整体的纵向联系,难以准确把握,认识易发生偏差。

例如:西方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其一般内涵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强调理性,主张以人为本、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而要全面把握“西方人文精神”这一历史概念,必须要梳理分析古希腊以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起源到发展成熟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起源到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而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其内涵是不同的:

古希腊时期(起源):以“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为代表,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不反对宗教信仰)。

宗教改革时期(发展):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会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启蒙运动时期(成熟):提倡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等级特权,追求民主法治的理想社会。

引导学生把这些概念放到历史的不同阶段进行阐释、理解,理清思路,区分异同,学生便较为容易把握了。

总之,历史概念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教学的效果优劣直接关乎着历史教学的成败。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能力和解题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整体上增强历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艳红.浅谈历史概念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特辑

[2].钱洪潮.高中历史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教学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3].李鸽.论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及其策略.《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