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历来是各媒体、平台的重要工作内容。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媒体、平台发挥各自优势,运用多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向受众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内容。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虚假报道泛滥、传统媒体报道时效性差等缺陷。本文通过分析论证,提出在遭遇诸如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应从及时准确发布新闻信息、扩大媒体融合深度、做好深度报道等方面为受众提供全方位、及时化、权威性的新闻内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新冠肺炎;深度报道;缺陷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1-0203-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突发公共事件也随之变得多发,媒体特别是权威媒体对这些事件的报道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新闻报道在其中起到了促进信息快速、广泛传播等作用。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进入融媒体时代后,人人都可成为新闻传播者,这也导致疫情中出现了新闻信息繁多混乱、舆情复杂多变等问题。如何做好公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向公众解疑释惑,平复公众恐慌情绪,助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各媒体、平台甚至社会公众亟须做到的。本文在论证分析后认为,各媒体、平台应加强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多渠道、多手段传播新闻信息,加大报道深度和力度,正确引导舆情、回应社会关切、化解公众焦虑,持续振奋精神,提升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能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报道,促进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
二、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概述
(一)何为突发公共事件
新闻报道涉及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突发公共事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1]。
具体而言,从不同角度出发,依据不同标准,还可以对突发公共事件作出不同分类。首先,进一步分析事件的发生根源和相关属性,可以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其次,依据这些事件的严重级别、造成的危害、内外部可控制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例如今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特点
1.信息快速传播。进入媒体融合时代,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突发公共事件新闻信息较之以往更加快速地传播。这其中,传播主体不再仅仅是专业新闻媒体,传播手段也不再是孤立的传统传播手段。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融媒体传播工具,以最快的速度收集、记录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自我的感受等一切与该事件相关的信息,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多种途径实现快速传播。从收集新闻信息到传播产生,仅需几分钟就可完成,时效性极强。在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中,即时性新闻资料运用明显增多,甚至在很多传统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一些视频都是来自手机即时拍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被收集传播。
2.信息数量激增。融媒体时代到来,新闻传播主体逐渐泛化、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这些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受众接收的新闻信息内容成倍增长。可以发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中明显地呈现出信息来源多样、新闻内容激增的特点。政府、公共机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普通民众等都参与到相关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中,成为新闻信息制造者、发布者、传播者,在整个疫情发生发展阶段,特别是疫情发生初期,各种信息从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相互交织汇集。
3.传播能力强劲。突发公共事件天然就吸引眼球,特别是在进入融媒体时代后,更为多元化的突发公共事件传播方式更容易引起相关新闻信息的强力传播,致使相关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高发、频发。包括自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从不同角度拍摄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照片、视频,将其上传至网络,这些信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迅速传播,以满足人们关注度的需要。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新闻信息强劲的传播能力不容忽视。新冠病毒是未知病毒,新冠肺炎传染性强、致死率较高,这些特点都使得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就极易引起关注,人们需要各方释放大量新闻信息来满足他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需求,新冠肺炎疫情新闻信息急剧传播,舆情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三、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一些缺陷
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公共性、未知性等特点,都使得其天生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在有关这类事件的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就难以避免会产生虚假信息、负面言论等内容,从此次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来看,我们能明显发现以下一些缺陷。
(一)虚假信息充斥致真伪难辨
纵观历次突发公共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其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伴随虚假信息。而这一现象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特别是疫情发生初期的报道中尤为明显。面对未知病毒,人们亟须获取信息,这就给了部分自媒体、平台传播虚假信息的机会。为了获取关注度、流量等种种目的,大量虚假信息被制造出来,而网络平台的匿名性、便捷性又为新冠肺炎疫情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这些信息经由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在短时间内充斥网络,导致真假难辨。这其中既有纯杜撰的虚假信息,如“上海查获多起人员藏匿于轿车后备箱躲避疫情檢疫”“北京出租车司机感染”等,也有披着疫情防控、治疗等科普外衣的虚假信息,如“板蓝根冲剂能治疗新冠肺炎”等[2]。
(二)传统媒体报道时效性欠佳
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需要经过采访、制作、印刷、播出、投送等多个环节,经过这些流程的新闻,往往时效性会受到影响。而在融媒体时代,新兴媒体却不会受到这样的限制,它们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完成新闻产品的制作传播,甚至可以即时同步制作新闻产品并进行传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别是疫情初期,部分传统媒体受制于自身条件,未能很好地实现及时快速地报道疫情新闻、传递新闻信息,大量受众因而更加依赖网络平台、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这也导致了疫情期间虚假信息容易被广泛传播。
四、如何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
(一)及时准确报道疫情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一大要素。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病毒的未知性、事件的突发性等原因引发了受众对疫情报道的强烈关注,人们急于获取新闻信息、了解疫情发生情况,因此,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占据舆论第一落点尤为重要。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要做好突发事件报道,首先就要与大量碎片化信息“赛跑”,及时准确地披露事实真相、权威信息,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从而帮助受众解疑释惑,消减焦虑情绪,净化舆论空间,维护党和政府公信力,助推疫情防控。以法治日报社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之初,该社就安排湖北记者站记者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采访,其他省市区记者站记者报道进行本地区抗击疫情报道,同时每天安排总部记者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第一时间准确报道了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采取的舉措、疫情发展情况、传播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追究等,起到了良好的新闻传播作用。
(二)媒体融合覆盖全域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全面强化媒体融合建设,实现全域覆盖,提升传播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平台,都呈现出全面融合的特点。除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以外,全天候、多领域、全方位的融媒体新闻报道占据了疫情报道的主阵地,各媒体、平台通过虚拟主播、视频、微博、微信等多种手法各个渠道发布新闻报道[3]。以法治日报社为例,《法治日报》一季度共报道各地各部门疫情防控相关报道507篇,法治网发布疫情新闻报道1500余篇,微博、微信平台推出多个专栏,刊发相关稿件400余篇,客户端及订阅号平台刊发相关稿件2000余篇,综合运用融媒体报道平台推出了一系列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抗疫报道,有效提振了广大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三)深入报道引导舆论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十分必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媒体、平台在做好信息快速传递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度报道,发出权威理性的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各媒体、平台对突发事件、政府举措的深度解读,让公众对防疫前景有一定程度的预知,避免公众恐慌、产生次生损害;同时还要对疫情期间涌现的先进事迹和人物进行深入报道,让报道更有温度,也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以法治日报社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该社推出了许多有温度的“暖新闻”,如《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无悔襄阳公安抗击疫情青年突击队群像》等,多媒体展现了政法机关、医护工作者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可歌可泣的事迹,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很好地引导了舆论,推动了疫情防控工作。
五、结语
突发公共事件因其自身特性,使得相关新闻报道历来成为新闻传播的重头戏,在疫情报道初期,出现了虚假新闻信息大量发布传播、权威声音稍有缺位、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时效性欠佳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各媒体、平台应该从及时客观发布信息、融合多渠道参与报道、深入解读相关信息等方面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解疑释惑、引导舆论,助推疫情防控。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B/ OL].国务院网,http://www.gov.cn/jrzg/2006-01/08/ content_150878.htm,2006-1-8.
[2] 希吉尔.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的伦理失范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视听,2020(04):119.
[3] 林莹.高新科技+媒体融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关键作用[J].视听,2020(04):117.
作者简介:吴怡(1978—),女,陕西子长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