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考试政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新的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也要积极的做出反应,对具体的教学做出相应的变化。相比较其他的文化课程,历史课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历史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开设历史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考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发展历史,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吸取历史发展中经验和教训,培养他们真挚的爱国情怀。针对新的高考方案,历史教师要积极作出调整,重视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历史;困境;对策
前言
在我国,高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人生轨迹和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考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实际发展需要处于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当中,国家经常出一些新的高考方案。相较于之前的高考方案,新的高考方案通常会在考试方式、考试范围、考试内容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高考更具人才选拔的价值性。依据新的高考方案,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要及时的做出相应的优化,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更好的应付高考考试变化,力求考出最佳的考试成绩。
一、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
(一)存在于学生方面的问题
历史科目最早设立于初中教育阶段。对于历史课程学习,很多学生的感觉都是死板、无趣,需要学生大量的记忆历史事件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等,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的事件经过、各个朝代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状况等。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反感、抵触的心理。一旦产生了这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存在于教师方面的问题
其一,教学方式和方法比较固定。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质量会受到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高考做为自己教学的风向标,严格依照高考的考试要求,一切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服务。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进行历史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传输过来的知识,并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整个学习过程枯燥而无趣,缺少了课堂互动,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没有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其二,教师的执教能力有待提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对教学质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执教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一些历史教師在专业知识和执教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历史教学,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二、新高考改革下突破历史教学困境的有效对策
(一)从学生方面进行分析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只要能够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历史学习,才能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积极的、有效的历史教学。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包含很多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并且需要学生进行准确的记忆和掌握。教师要注重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首先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用影视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历史事件的讨论,这样将影视作品和课本教学相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教师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顺应新高考改革的发展,教师也要依此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在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中,教师可以探索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二,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因此,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未来的高考考试产生着重要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起现代教育理念,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满足当前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
结束语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的的发展变化,反观自己的教学,正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和寻找高效的解决措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豪.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23):37-38.
[2]潘喜娟.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