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英
摘要:自律的孩子,不要父母操心,自觉的学习收获满满。不自立律的孩子,拖沓懒散,让父母操碎了心,早晨喊不起来,晚上喊不去睡觉,一不小心就玩起了手机,看起了电视。自律的作用已经凸显出来了,所以,平时父母要加强对孩子自律性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 孩子 自律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上课时总是坐不住,小动作多,无法集中注意力,一回到家就看电视,一写作业就会心神不定;写作业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趁你不注意就玩起玩具来了,这些都是缺少自律的表现。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能力,缺少自律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的干扰,很难去做好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的目标。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让孩子学会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出差错,遵守规则.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一、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有些孩子一放假就没有一点时间观念了,晚上睡得很晚,早晨也起得很晚,典型的晚睡晚起。培养孩子自律性的前提就要让孩子具有管理和计划时间的能力, 让孩子具有自己支配时间的观念。首先父母要帮助孩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计划表,让孩子自己设置好闹钟,设定孩子某个时间段做某件事,如几点到几点看电视,几点到几点读书(父母最好陪伴)。制定好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并把时间表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按作息时间表作息,孩子才能学会珍惜时间,并且能够有效的利用和把握时间。一旦孩子有了强的时间观念,就不会出现拖沓懒散的现象了,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该做的事情。
二、让孩子制定周密的计划
没有一个好的计划,孩子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不觉他们又会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例如手机电视……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活动计划,孩子就知道哪个时间该干什么?他们就会按部就班。如在疫情停课不停学的期间,学校组织去家访,我班的某某同学姐弟在家里上网学习,他的父亲在外面打工,妈妈也在附近的工业园上班,白天就剩下他们姐弟在家,我翻看了一下她做的作业,完成的非常好,上网课也很认真目听。据她说,早上起来自己煮好早餐,姐弟两个人吃完后,便轮着用手机听课;中午休息一会,下午继续上网课,到五点钟左右,姐弟俩一起去乡村小道跑步锻炼。结果在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但没有落下,反而进步了。制定好的学习计划,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从而该学习时能安心学习,玩的时候能开心的玩,久而久之,所有这些都会形成自觉行动,成为好的学习习惯。
三、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最早的启蒙终身的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也最深远。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样。父母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如我班的一个学生毛某某,他非常喜欢玩游戏,可以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期停课不停学的居家学习的日子里,还因为手机问题被母亲训斥后试过离家出走。本学期他因为晚上经常偷偷的玩手机,导致第二天上课眼睛布满红血丝,还经常打瞌睡,作业没完成,他的妈妈也多次苦口婆心的劝他,教育他,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他妈妈实在没有办法了,便在他晚上做作业时拿张凳子坐在他的旁边看书,孩子学习到几点他妈妈便看书到几点,一直坚持现在。从此以后,他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上课也有精神了,课堂上还积极回答问题,放学后还能在教室里看到他在那里做作业的影子。这位学生本来聪明,所以上次月考考试成绩进步非常大。母亲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先要做一个自律的父母,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管理好时间,做事情也要有计划,要严格的约束自我,发挥榜样作用,在孩子面前多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与孩子一起自律,积极投入生活,传递正能量,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增强孩子的自律性。
四、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不仅是一种学习上的能力,更是一种品质,一个人的专注程度对于他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至关重要,注意力品质的培养,关键取决于家庭的教养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法。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首要条件,必须做到尊重孩子,当孩子聚精会神的做着一件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时,我们不要打扰他;当孩子说话时语言不连贯甚至表达不清晰时,我们要耐心地听他讲完;当孩子不愿意接受你为他安排的学习活动时请,我们不要强迫他。在生活中,还要通过一些细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比如,通过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鼓励他一定要把一件事情做完后才能做其他的事情,当孩子完成后及时表扬他,使她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只有集中精力去做某个事情,才能有更大的效果,只有集中精力学习了,成绩才会提高。只有有了收获,孩子才会更加的自信,才会更加的感兴趣,自律性也随之增强。
五、恰当的利用奖惩措施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不仅能够让孩子明辨行为的能力,也能够让孩子不断纠正错误,从而实现自律能力的发展,奖惩措施的实施应当注意三个关键,首先要延迟满足,当孩子在生活中不够自律,出现行为上的错误,家长可以先不滿足孩子的期待,通过让孩子在期待落空中感受痛苦,认识自身行为的漏缺,在孩子认识错误的前提下满足孩子期待,从而增进快乐感受,实现孩子自律性的培养。其次,家长要及时满足。当孩子能够按照计划有规律,有纪律,自觉的完成活动时,家长应予以语言表扬和物品奖励,让孩子认识到自律的正确性,从而学会自律。其三,家长要适当惩罚,当孩子不够自律,延迟满足无用时,家长要通过批评与指导的方式,引导孩子不要逃避问题,面对问题,从而改变行为,实现孩子自律性的增强。
总之有了自律才能在没有纪律的约束情况下,亦能牢牢把握住自己,一旦孩子拥有了自律的能力,他就能掌握了自己度过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方式,那会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需要毅力和坚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一旦养成,孩子将会终身受益,所以父母再辛苦也要培养孩子的自律。
参考文献:
1.《管理者的时间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
2. 家校共育,培养自律的孩子——《做守信的家长,培养自律的孩子》郑洁中小学管理20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