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图文结合” 解决问题引发的思考和改进

2020-09-10 19:53王光华
天府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图文结合对策研究

王光华

摘 要:解决问题从一年级开始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学生解题错误的集中地。其中“图文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但在应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其错误存在的原因,从学生极易出现的惯象入手,分析原因,直击改进策略,最终形成适合低段孩子解决问题的成功策略。

关键词:图文结合;错因分析;对策研究

一、研究缘起

1.问题意识淡薄

有些图文题目,孩子一看图就已经知道答案,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头脑中首先显现的是答案,就会不假思索的先写上数字,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而对于算式,部分孩子虽然是知道的,但是习惯性从左往右看,再加上已有答案,也忽略了图文结合解决问题的目的。

2.脱离图文要求

“图文结合”解题是在学习了看图写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练习的,前期的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飞走”“摘到”“离开”等生活现象都是用减法来完成的,一旦出现这种图,结合文字需要逆向思维时,生活原型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写算式时已然脱离了文字解释。

3.参考概念模糊

在解决问题时,有些信息需要孩子看图来获得,比如当人数是数出来的,那么对于又来的人自然也会想到去数,那么图中的文字就成了摆设,低年级的孩子看图数数的方法渗入较深,所以此时已找不准参考点。

4.局部影响全面

《数学课堂作业本》上出现过类似的这样一题,把球分成三部分:已在球门里面的、刚踢进的和还剩下的。学生在解题时深受局部印象,导致学生认为图中在空中的那个足球才是踢进去的,而躺在框边的三个视作不存在。

二、构建“图文结合”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的策略

1、合情想象,促进理解,提前渗透

低年级的儿童不管是在思维还是有意注意或是记忆方面都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情境的创设需要下一番苦心。一般来说,儿童对自己周围经常发生的事物,还有童话情境较为感兴趣,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这是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和解题习惯的有效前提。在一年级的整个教学中笔者认为让看图编故事成为教学常态,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热情。这样课堂不再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孩子能较好地理解题意,同时其他孩子也能听得津津有味,课堂的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当然课堂没有更多余的时间让孩子漫无边际的編故事,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引导孩子要用简练的语言,趣味性地表述。

2、参与辩论,追寻本源,明晰题意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致使会做的题出错。图文结合的情境应用题是数量与情景的结合,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读题的能力。

【案例一】:《练习二十》第一题教学片断:

1、看图独立完成算式。

2、交流反馈。

方法1:9+5=14 方法2:9+7=16

师:赞同方法1的请举手(12人),赞同方法2的请举手(15人),还有几人没举手。同样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人数也差不多,这样吧,我们来进行一次辩论赛,方法1的为甲方,方法2的为乙方,请你们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理解,好吗?

甲方:山坡上我数了一下是9人,山坡的中间我数了一下是5人,所以我认为是9+5=14

乙方:不是的,上坡上的有个小朋友说:又上来了7人,所以是9+7=16

甲方:应该是数出来的,你看上坡上不是数出来的吗?

乙方:那有可能有2个小朋友是被树木挡住了呢!山坡上没东西挡的啊!

甲方:唉!好像是的。

师:小朋友辩论的非常好,那现在你认为哪一方是正确的?

生:乙方

师:那以后当我们遇到这样有图又有文字的时候,应看哪个?

生:文字。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图的话有时候会被挡住;生:因为有些图不对的。

师小结:是的,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但是当它们不一致的时候,应当以图中的文字为准。

教学中如果大面积的孩子出现同类的错误,那么说明这种错误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的,也是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的。低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20分钟,当课堂进入这样的练习环节一定已经进入了后20分钟,这时如果只是请几个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很多孩子未必能听进去,以后类似这样的题再出现,必然还会错。采用辩论赛,再次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在争论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想办法击倒对方,注意力自然也会更加集中,其中的道理也就会听得更仔细、明了了。

3、尝试画图,提前孕伏,形成表征

学会用简单图形表示图意,与后续学习接轨,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低年级儿童必须借助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思维,因此“表象”就是“问题情境”与“数学模型” 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有同感,有时无论怎样用语言和手势解释,终有部分学生出错,强行纠正,数日后再次回顾,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错误。显然,他们并未搞清其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实践的:会用简单图形表示数;看图,能画简单图形表示其图意;看图,能结合文字理解并画简图。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

4、促进理解,提炼模型,深化应用

画图是为解题服务,在一年级“求第几和第几之间个数”时,大部分老师都是用画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当然教材也是这样解读的。任何一种解题都存在一定的数学模型,在学习这块内容时笔者认为也应帮学生提炼数学模型,尽管孩子现在可能还掌握不了,但是笔者认为要给他们这样的意识,因为它是后续解决问题的基础。

5、同图异构,比较分析,形成能力

比较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概括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观察,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思考,进行内化和感悟,形成解题技能。

【案例二】:《练习课》教学片断

1、学生看图,独立尝试解决。

2、交流汇报。

方法一:8-3-1=4;方法二: 3+1+4=8

师:现在有两种做法,方法一的同学居多。到底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呢,我们暂时不讨论,先来看看这幅图。

生马上嚷着:老师,这幅图和刚才那幅是一样的。

师:真的吗?师等待片刻。

生:老师,这幅图和刚才那幅一样,但是下面的问题不一样。

师:你真善于观察,那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

生:8-1-3=4,因为这里有8个球,已经踢进去了3个,现在又踢进1个,所以剩下4个。

师:说的真好,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刚才那题应该用哪个算式?为什么?

生:我觉得应用3+1+4=8这个算式,因为它的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個球。

生:我觉得8-1-3=4是不对的,因为等于号后面的4是指剩下没踢的。

师:说的真好,这两幅图虽然一样,但是它们的问题不一样,那么考虑的角度也就不一样了,我们解题时的算式也就不一样了。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两幅图的题意?

生:(第一幅图)已经踢进去了3个足球,小朋友又踢进去了1个,还剩4个没踢,一共有多少个足球?

生:(第二幅图)一共有8个足球,第一次踢进去了3个足球,后来又踢进去了1个,还剩多少个没踢?

……

师: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小朋友们,当我们看图写算式时一定要仔细去思考问题,因为图一样,问题不一样时,用的算式是不一样的。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也将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策略,教给学生一种思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将来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小学低段图文结合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解决问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低段图文结合题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小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研究与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4(05)

[2]张欢笑;提出并解决问题——数学教学的核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1)

[3]沈重予;浅谈“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材和教法[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06)

[4]丁成明;浅谈如何提高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考试与评价;2013(03期)

猜你喜欢
图文结合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开展图文结合教学
静静等待写作之花的绽放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找准机会巧妙练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