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摘要: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全面性和实用性。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是衡量人才培养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目前,初中德育教育方法的优化,不仅是对德育教育的重要要求,而且还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实践
多年来,我国一直建议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效果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在德育领域,最大的体现是教育方法不够科学,教育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优化。在教育的发展中,必须从德育的本质和目的入手,以德育为重点进行教育,提高人才教育的实效。
一、初中德育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初中的德育教育活动是基于对生活的关注,这是有效解决青少年德育面临主要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优化德育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德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是建立德育教学体系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德育教育没有联系生活本质,德育教育应该结合生活的本质。教育内容也应适用于丰富的生活本质,因此,德育教育的内涵应该体现出生活的本质,才能达到德育的目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拉进师生关系,并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热情,为解决初中德育教育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优化教育质量,而且对初中生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路径
1、初中生的德育素养必须全面养成
初中生不仅应侧重于对德育知识的了解,而且应侧重于德育的全面养成。全面养成意味着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以及学校中体现出德育,在家庭中尊重父母,尊重长辈,做好子女应该做的事情,在社会中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这并不容易,需要积极的态度和耐心,应该将现实生活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而不只是单方面的教育。
2、生活化角度解读德育教育内容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德育的内容取决于启发性的素材,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并增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德育品质。例如,《做情绪的主人》、《自己的事自己干》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直接相关,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良好的学习目标。但也有很多非常抽象的材料,例如《多元化文化“地球村”》,在初中,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相对有点复杂,学生们理解这些概念的深度和广度还有限,因此,教师应该从生活角度来解释。例如,可以通过“世界文化之旅”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的典型建筑,例如我国的长城,法国的卢浮宫,从美食角度,美国的汉堡,泰式咖喱,我国的饺子等;世界文化角度,中国的孔子以及英国的莎士比亚,通过不同国家的文化让学生对多远文员有一定理解。
3、开展乡土生活德育校本课程
在德育课程中引入乡土生活学习材料,不仅缩短了学生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情感距离,而且还将乡土生活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家乡和他们的生活充满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成长。例如,在讲授《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时,老师可以联系乡土生活,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家乡发展如何?怎样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当然,在此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并鼓励他们从现实中入手,并规范学生的行为,从保护树木,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入手,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当然,还应教如何在德育教育中传承当地文化并体现爱国主义,通过整合当地教育,融合当地名人和优秀作品来发展德育。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把一个抽象的德育教育内容具体化,以提高教学质量。
4、将生活化事件为基础开展案例教学
初中学生处在敏感而活跃的阶段,针对该阶段的学生如果盲目指导可能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当学生“面对学习压力”时,如果老师一再强调让学生放松,可能不会有太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在教室中展示一些新闻,并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受到启发。例如,每年都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而自杀,或是由于与父母意见不同而自杀等令人心痛的事件发生。赋予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实中的事件正在成为教师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让整个班级的学生讨论和评估这些事件。在此过程中,使德育教育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5、注重开展生活化实践教学
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观察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独立探索,研究和讨论。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可以了解德育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提高德育素质。在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之外去观察“核心价值观”标语,观察文明行为以及一些粗鲁行为,每年都会有许多外国游客来参观,他们会有一些游客到处乱丢垃圾,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通過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精神文明”的科学含义,并且通过观察和讨论最终深刻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这样,可以直接向学生提供非常贴近生活的学习材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6、德育过程中要践行知行合一的原则
学习和收获知识是为了实践奠定基础,德育教育使学生培养真正的德育价值观,在并面对善与恶时,可以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知行合一。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拥有更系统的知识,并可以将善与恶区分开。当然,将“知识”链接到“行”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必须在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并继续改善德育观念。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对初中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德育课程中,教师需要了解让学生真正了解知行合一,并可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初中德育课程中,老师应该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品质的重要性。切实满足德育需求,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伟莲.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83.
[2]方晓维.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实践研究[J].汉字文化,2018(09):95-96.
[3]杜尚荣,吴忍.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18):104-106.
作者单位:广东省遂溪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