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术友 刘金娥
摘要:高中化学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学生提高综合学科素养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而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中化学的选修课程之一,它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的探究,能够帮助老师激发学生对选修化学的重视,但是《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较为难懂、抽象,因此老师要根据相关情况、实施相关办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对策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作为选修课模块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门在必修一和二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的基础上综合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课程。并且对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老师应在整合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对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板块进行充分的学习,通过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很好的对化学科其它内容渗透理论教学,对相应的理论进行更系统的整合,为以后化学的综合学习奠定良好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基础。那么教师针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板块对学生教学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一、教学方法注重前后关联、顺序渐进
高中化学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跟随着课堂进度及学生课堂学习的接纳度进行相应的改变,也要随着新课改、知识的难易进行相应的设计,所以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课堂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一堂课中,老师一般都是从概念到理论,从理论到书本案例的讲解,从讲解到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再到结论,最后课下习题的练习的一套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但是一系列知识的强硬教学,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及躲避心理。因此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第一.结合以往必修化学课程所学习的初级知识进行循循善诱,通过对以往旧知识的关联回忆,借助丰富的情景素材来导出新一节课程的知识点,通过分析二者差异或难度的要求或知识的拓展,利用多方面充分地进行学习与探究,从而可以最大化的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例如晶体由必修的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到结构中拓展的共价晶体、金属晶体以及进一步结构的深化。化学键也有必修的共价键到选修中的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进一步划分更深度的教學等等。
第二.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对物质结构的兴趣。多媒体作为现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教学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一些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老师的讲解可能难以让学生理解,出现似懂非懂、模糊的现象,老师需要因地制宜,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在轨道杂化模型和晶体结构进行讲解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效果更直观的对空间结构进行展示,介绍结构特点,并根据不同结构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学生对抽象问题轻松理解的效果,也可使学生多角度了解物质结构,热爱化学,将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带动起来,使课堂高效地完成教学。
二、针对教学进行知识点的连接及设计精准练习
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体现了旧知识掌握的重要性,现实教育理论也表现出一个新知识点的获取离不开相应的旧知识的温习及与新知识连接,这样学生可以进行更高效的学习。
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课堂开始时可以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应旧知识的提问,然后引出下文。例如在晶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以往碳的原子结构进行引入,达到复习旧知识点目的的同时,并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等相关晶体模型,然后根据所学新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引入。由此得知,物质结构的知识框架中都有着相应的联系,前面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化学学科无论是简单易懂还是复杂多变的知识点都有着相应关联。物质结构之间存在着相应的知识框架,学生若能掌握化学的基本框架,从而进行导入与理解,对于以后化学的学习都大有益处。因此,老师也应该根据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知识点相应的整合,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单单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即使课堂上能够高效的学习,课后的吸收与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老师也应该对不同知识的学习情况设计精准练习,合理地安排课后习题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当堂课的知识重点进行相应的知识训练,书本上的课后的习题可以当堂进行练习,对应的练习册作为课下的练习主要来源,学生应多注重练习,熟练掌握知识点,将学习内容有效消化,同时也应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总结,做好笔记,从而达到学得好、学得牢的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的目的。
三、灵活运用“模型构建”,破解教学难点,助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课堂的开展起着积极高效的作用。所以课堂活动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丰富的课堂及活动可以更好地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探究物质结构。因此我们打破了教材的先后顺序,整合了教材,采取了“融合一起、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采取了“由易到难、顺序渐进”教学方式,不拘泥于教材上素材出现的先后顺序。首先梳理出每堂课课堂上需要搭建的模型,准备好素材。课前教师和学生先尝试后再在课堂上实施。每当涉及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模型时,尽最大可能做到自己动手。教材上没有而学科素养培养要求到的抽象的难理解的图形尽可能让学生分组搭建(特别注意:对个别课堂搭建难度比较大的先让学生搭建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进一步完成并讨论)。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亲自动手实践,灵活运用“模型构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效果突出。
结束语:通过高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探究,老师引导学生可准确把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主线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中。有效的方法和过程探究是学习重要的途径,通过科学的探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质结构,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渗透,也可以通过各种抽象的“模型”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水准。因此,高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价值,老师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物质结构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物质结构的学习、对知识点全面掌握,达到提高化学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对新高考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应宁燕.物质结构理论下提升高中化学育人效果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79):152-153.
[2] 陈伟.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方法浅谈[J].读写算,2019(13):63.
[3] 陈高.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90.
山东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 2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