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婧婧
摘 要:为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其中地理实践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是前三项能力获得及深入理解的基础,也是前三项能力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地理实践力在实践中得出,实践离不开真实的地理环境。但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野外学习、社会实践的开展难度较大,因此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教学活动最大的前沿阵地,从课堂教学入手落实地理实践力也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来说,最实用的方式还是积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改革为实践力的培养渗透、评价与测量的阵地。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地理课程标准中给出了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定义: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简而言之,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中培养的以及最终具备的各项能力及意志力。地理实践能力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地理读图析图及绘图能力、地理觀察与观测能力、地理实验操作能力、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简单地理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地理实践的意志品质包括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迎难而上的勇气,处变不惊的镇定,探微索隐的细致和耐心。
在地理实践力的这些层面中,地理实践能力中除了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在课堂中培养受到很大限制外,其余五类都可以通过课堂中有效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培养。因此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一、问题式教学,激发实践兴趣
经验论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学生经验是地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当基础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时,知识才不是枯燥的规律,而是才是有迹可循的、生活经验的总结。这样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才使学生主动探索、汲取知识的课堂。以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一大捷径。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规律和原理,并在学习中总结和理解这些基本规律和原理,最后将知识升华到一定得高度再回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合作式教学,降低实践难度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意志的培养。在其培养环节中,很多途径对于单一个体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例如社会调查、地理实践等。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降低实践教学难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合作式教学就体现了它独特的作用。合作式教学的前提是划分学习小组,小组教学能够化整为零,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优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更容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践难度。最后,小组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实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理性思考,提升他们的境界,拓宽他们的胸怀。
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然后对组内进行细致的分工,确保每个人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然后针对整个地理实践小组进行任务的布置,然后在汇报的过程中对组内成员进行表现型过程性评价。
三、任务式教学,增加实践体验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地理实验、户外的观察及实践都是提高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看,而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开始之前确定本节的活动形式,安排相应任务,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环节就是任务,有了明确的任务,学生将针对任务进行分解达成,该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及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实践的兴趣,增加学生地理实践的体验。
四、情境式教学,评价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时间、场地、评价方法的限制,地理实践力不便于进行书面考试或现场考查。因此教师可以转换考查方式,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际现场场景,记录学生可观察、可评价的外在行为,再结合量规去推测学生的内在能力、思维状况的变化,从而完成表现性评价,实现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而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因此仅应用单一教学模式及方法是不够的,需要多种教学模式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合适丰富的教学模式能使教学过程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够融洽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地理实践力的达成。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燕.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9:19-22
[3]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57+38.
[4]李家清主编.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3.
[5]林芝.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6]陆芏名.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与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2:4-6
[7]汪建国.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