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勃
摘要: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很好的知识契合度,提问能够有一种目的性,起到一种知识的传递性,并且,教师的问题应该具有很高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对问题感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探索欲。并且,教师的提问应该顺其自然,不能十分的突兀,使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问题,并探知新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更应该做到望之则知其所不然,在学生们都不懂时,详细讲解,而非一概而过,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双向提问,结合同学们的问题向同学们提问,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思考,从他们的角度进行理解并找出他们的问题,在最后做出完美解答。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
伴随着国家新课改的实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教学环境,而现今的教学内容也逐渐趋于丰富,教学方法也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单一式教育方法已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尤其是在数学这门课程上,枯燥的傳统教学方法弊病百出,因此,更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优点则越发凸显出来。
1对于课程问题的理解
在教师们的听课与教研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以提问为中心的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课堂中所提问题的内涵并没有较高层次的理解,也就是说很多教师没有理解应该如何提出课程中的问题,很大一部分的教师,把那些学生们不懂得知识,还有不清楚的概念,甚至是不会做的习题全部都加入到课堂的提问当中,从而忽略了课堂上提问问题的本质,忘记了去引导学生们去注重教材上最为根本的知识,而去拓展一些意义不大的问题,使得学生们不知道哪里才是重点,只觉得处处都是难点,从而降低了对于数学学习热情。再者,有很多教师提问的问题的质量十分的有待提高,没有认识到提问问题的根本,在课堂上随便加上疑问的语气,别当作是提出了问题,出现了问题乱而繁多,使得学生们不能分清该去探究哪里。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应该是有质量的,有目的的,能够全面概括教材的,使得学生求知欲爆棚的问题。
2问题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导学互动教学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教师的提问环节,学生所有的讨论,基本都是围绕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若教师提问的问题足够有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浓厚了。众所周知,对于未知事物的渴望是探究该事务最强大的动力,对于教育,同样如此,当老师能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那么学生对于该问题的探究也会更加深刻,如此便能最大化的,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使得课堂的教学的效率能够充分提高。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能够正确的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而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提出生活中的抛物线有哪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回答,学生们在猜想回答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增强了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因此,在导学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学习和设计提问的技巧,让学生在最大的效率下完成小组合作。当前,大多中学数学教师已经把导学互动教学的模式运用到课堂中来,这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因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3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抓后教材,提高问题有效性
课堂上提问问题的灵魂不仅在于提问的引导作用,更重要的还是要教师清晰自己的学生的水平与学习理解能力,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应该熟悉自己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摸清班级的大致水平,结合班级和学校的安排,以学生为主,结合教材以及学校的教学安排,自主备案,设计和解答问题,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如此方能使化学教学畅通无阻。
4用心教研,创新问题,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为一个求知欲最强的人群,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是非常剧烈的,一些枯燥的数学问题经过教师的创新创造可以变得十分有趣,使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一个有趣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使得学生们探究能力更强。如果教师提问不注意趣味性,提问过难会使学生们产生一种畏难心理,挫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样,提问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的大答出,又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容易走神。所以问题的趣味性也是问题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结束语:
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的结果或许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应该只强调其中需要学的内容,而一概否认其余答案都是错误的。在现代的教学中,当一个问题有了多个答案时,就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容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有一些成就感,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 1 ] 叶建柱.论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水平 [J] .课 程·教材·教法,2007(5):58—61.
[ 2 ] 李醒民.科学的精神与价值 [M] .石家庄:河北教 育出版社,2001:385.
[ 3 ] 王习胜.科学问题与科学研究———从本体论,方法论角度看科学问题的预设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J]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2):41—43.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