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霞
【摘要】物理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学习物理对学生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科学精神和物理素养方面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位置,课堂是发挥物理价值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建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尤为重要和紧迫。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施分组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进行课堂实验教学三个方面,分析多元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路径,希望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多元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单一灌输教学方法显然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和教学, 无法有效地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更不用说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对转变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教学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着力建设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物理知识普遍具有抽象性,高中的抽象理解能力还不完善,无法直观想象抽象的知识与概念。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动画,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记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生动地展示相应的物理实验情况,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能够观察现象, 建立物理知识与学生认知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在讲解物理内容“弹性势能”这部分时,教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情况,让学生联系高中物理知识,分析其中所展示的生活现象,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说明情况。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物理知识,并使用文字进行简要介绍。方案 1:使用相同的弹弓将橡皮筋拉伸至相同的长度,并选择不同质量的石头以观察其弹射距离。方案 2:使用相同的弹弓和相同的石头将橡皮筋拉到不同的长度,并观察石头弹出的距离。其次,及时指导。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可以通过观察具体的实验现象, 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并建立相应的联系!”最后,要和学生进行沟通。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教师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学生的回答。他说,“结合书本的内容,我发现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与物体的变形程度有关,也与承受物体变形的物体的重量有关。橡皮筋的拉伸长度,即变形程度, 会影响石头的弹射距离;石头的重量也与石头弹起的距离密切相关。”经过多媒体的运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物理的情况,使学生在过程中建立知识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二、实行小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充分突出和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地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所有学生分成几组,并确保每组有 4-6 人。并向学生提问或发布小组任务,使学生对问题和任务有基本的了解,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冲突,最终将发展合作精神,并使高中物理课堂更加优质高效。
例如,在讲解物理内容“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部分时,学生对闭路导线可以切断感应磁力线以产生电流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理解仍然相对薄弱。因此,当教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准备阶段中,教师将整个班级分为 6 人为一组,以确保学生团体合作学习的高效率,并且安排两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指导和划分小组成员。在小组划分之后,教师发出了以下探索任务: 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换的特征是什么?学生们立即开始讨论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小组成员进行思维碰撞。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得出了结论。这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和锻炼实践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思想,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积极设计、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堂实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有独立的实验和实际操作的体验。让学生独立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计划、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并探索实验结果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以及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实践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解物理内容“共点力的平衡”这部分时,教师就为学生开展物理实验。在物理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先准备实验所用到的道具。如,一个材质较软、有一定长度的弹簧。在物理实验中,教师提出物理问题,“观察一下,当我松开手,这个弹簧会直接落地吗?”接着教师拿着弹簧一头,另一头自然垂下,等待弹簧静止之后,立刻松开拿着弹簧的手, 让弹簧自由落体。学生也在认真的观察。这个时候,学生会发现,弹簧并没有直接落地,而是弹簧上端会落下,而弹簧底端会静止一段时间,等弹簧上端和下端到一起的时候,弹簧才会落地。学生会感到奇怪,想要了解其中的原理。最后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对“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简而言之,只有高效的物理课堂才能确保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能吸收尽可能多的物理知识,从而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有效地改变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灵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实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元翠芳 .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力培养策略分析 [J]. 学周刊 ,2017(23):77-78.
[2]孙洋 .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宁夏大学 ,2016.
甘肃省天水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