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连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将有助于夯实小学生数额基础,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将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加以探讨,并针对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三个环节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环节;提高;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师重点教学目标。计算能力并非单纯对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许和运用,而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准确性和速度的综合体现,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讲,计算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比重,据有关数据统计,与计算相关的教学内容占教材内容比例的 70% 以上,以此,加强计算能力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具有一定抽现行和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计算中,需要小学生对数学问题加以思考,将数学理论和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数学问题中,促进校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另外,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小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数学直观想象能力以及数学运算等,其中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构成的主要部分。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能加规范,数学态度更加严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算理和算法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的综合运用,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中需要明确数学问题的算法和算理, 具有正确的思路,这样才能对数学问题深入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有关数据现实,大约 10% 所有的小学生在计算中,由于错误的算理和算法,造成计算上的失误, 从而影响到自身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数学感知力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他们在认知事物和感知事物时通常比较笼统和粗糙,往往对一些孤立的现象给予了更多关注,不能够感受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认识事物中,整体性不足。
在小学数学计算中,许多小学生在看题和审题中不能给予细心观察,从事物的表现中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导致对问题的理解不到为,获取的信息失真,进而影响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发挥。
(三)数学思维定势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习惯于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对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数学的思维定势,对数学思维进行套用,从而导致计算中出现错误。教师要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需要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数学問题区别对待,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三个环节
(一)提升小学生算理和算法
小学生在面对数学计算题目时,需要对题目进行认真阅读,思考运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找到数学问题涉及的概念、数学计算定理以及数学性质和计算公式等,在搞清楚题意后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为计算做好前期工作。
例如:学生在运用四则运算计算“100-(40+24÷6)×2”时,学生首先需要对题目进行分析,了解题目的意图。在这道计算题中,主要考验学生对四则运算顺序的掌握能力, 在同等计算基础上,乘法和除法计算由于加法和加法计算, 存在括号的情况下,要先计算括号中的内容,在进行括号之外的运算。理解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小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变得轻而易举。小学生在计算中可以依据计算顺序先计算括号中的内容“40+24÷6”得出“40+4=44”, 然后计算括号外的计算内容,即 100-44×2=12,从而得到本题目的正确答案。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解析,让学生能够分析题目的具体意图,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进行更快速的解答,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性。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小学生认真计算习惯
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培养中,出现的失误通常具有较多的共性,对数学题阅读和思考不到位,盲目做出计算决定,最求计算速度而忽视计算的准确性。这些问题归根结度是学生未能形成认真计算序贯的原因。要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需要绕过学生能够将题目阅读完全,例如:在 6-6÷6+6 这道数学问题计算中,学生很容易被相同的数字所误导,忽视了数学题目分析,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2.培养学生打数学草稿习惯
要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解数学题时打草稿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题目需要运用竖式加以计算,随时需要用到草稿。培养学生打草稿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计算思路进行检测的过程。数学运算教学中, 一些具有经验的教师,很容通过学生的数学草稿分析学生在计算中所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因此,在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计算草稿, 在检查构成中,将数学草稿作为检测的主要依据。
3.培养小学生计算检查习惯
小学生在计算中,通常将得出计算结果作为计算行为的接受。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完成数学题计算后,认真进行复核,检查数学思考过程是否正确,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过程中,看似简单的为题通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越是简单的数学计算越容易考验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了解小学生数学的严谨精神。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检查习惯的培养。
(三)加强强化训练,改善数学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时,要注重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适当延长课堂强化训练时间,对小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提高课堂强化训练的针对性,从而,逐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计算的方法,提高练习效率。
结束语:数学运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给予充分重视,了解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要素,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朝怀 . 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151.
[2]茅海燕 .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三个环节 [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168.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