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全
【摘要】“学会合作”是人才战略培养必备的素质之一,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自身重要的价值与优势,其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帮扶关系和不同个体之间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乐趣、和谐人际关系和调节心理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尤其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增加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进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均有所突破,
【关键字】合作学习;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前言:
合作学习是全新的教学应用理念及管理策略体系,其是指在教学中,师生和生生之间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及目标,以组建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彼此相互协作的教学活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型学习模式,目的是为了集体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学习,进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及意识,实现差异化学生的同步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生物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顺利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主体应是学生,成员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巨大。因此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4——6人足矣,并且组员的特质也很重要,教师在生物课堂上的分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认真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差异等方面的不同,让各个小组保持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小组间能公平竞争。
例如,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可先设置几个问题:显微镜有着怎样的结构?使用显微镜时要分为哪几个步骤?要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在科学的组建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获得了显微镜构造的知识,教师在让学生对显微镜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证明以下两个问题。通过小实验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流和探究能力,让科学分组达到最大效果,同时也让学生从被动的传授模式转变成自主探究模式,为顺利开展生物学科合作学习奠定良好开端。
二、精心设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为便于学生更循序渐进的掌握生物基本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要精心准备,最好是一些比较有挑战性且适合合作学习的任务,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而获得知识的结构脉络及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动力,其探究精神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节课讲授中,可以对有关酸雨知识来进行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开展课题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会针对PH值相关知识,我国酸雨类型及其分布状态,酸雨形成原理和过程等进行小组间的抢答竞赛,这样的学习任务符合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随后让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原理,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回家完成实验内容,并让学生分组填写数据分析表格,以便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这样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探究精神,也让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前景更明朗。
三、多元建立评价体系,增进学生学习信心
评价是对小组活动中成员付出的一种肯定和激励,其中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充分开展好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跟踪,增进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信心,以此来达到评价的全面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并渗透至合作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加认识与完善自我,有力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教师可针对“探究事物保鲜法”提出问题:导致食品腐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应采用哪些方法让食品保鲜呢?引导学生对自己组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讨论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的腐败。同时组间也可进行互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也为下一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好铺垫。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对于成绩不突出的小组也不要予以批评,而是要采取激励性的语言和措施让他们在学习中更有进步,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信心,以促进其全面进步与发展。
结论:
总之,在生物课堂中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既是顺应了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又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质量的要求做好保障,让教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学生的学情、教学目标的设计、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认知工具的选择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渗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思考与整合,真正让学生從生物知识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进而在未来人才选拔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亚敏.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43.
[2]刘春影.基于合作探究构建初中生物高效教学模式[J].科技视界,2020(3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