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怀强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加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基于新课改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以此为目的出发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基于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只重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遏制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弱化了课堂学习效果。基于新课改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生活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课堂方式,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满足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情感
小学生其自身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上,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通过创设体验情境的方式,为学生建立抽象思维,将知识内容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创设体验情境的方式,完成对于旧知识的复习,充分引入以前的知识点内容,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绿化率、酒精度,通过列举这些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百分数呢。
2 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实践中体验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开展动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实践,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无法进行本节课的课堂学习。但是如果让学生利用做一做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让整个教学内容直观性地展示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效果以一种更为直观性地方式呈现给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看到圆柱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纸张,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充分将整个圆柱的截面展示给学生。
3 合作交流,将课堂学习知识进行迁移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中为学生布置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总结数学规律,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到实验结果,有助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分析能力、数学总结能力,从而形成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表》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统计图的形式计算一下自己小区中每户居民的用水量情况,针对于这一内容,光靠学生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完成,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细化个人责任,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4 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体会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转变自身观念,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有效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进行评价,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于自己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行加强学习。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车子的车轮要是圆的呢?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探究自己家的米缸能放多少米?在学习《统计图表》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图表的形式,算一算自己一个月需要花多少钱,充分地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生活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学会合理应用,充分发挥生活体验式教学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基于新課改的大目标下,要求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更为深入地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力量,实现自身综合成长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振友.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08).
[2] 徐龙平.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索[J].学周刊,2017(15).
[3] 张蓉.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第十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