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拥华
摘要:中考语文复习课在中考复习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字词教学是其中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如何巧借东风,精心设计,激趣活力课堂,加强字词的积累与运用,需要积跬步方可至千里。
关键词:中考;字词教学;活力课堂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中保留了传统的考查方式:如2019年的第3小题,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4个词语4分,词语来源于课文;第4小题,考察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恰当的选择题3分。两个小题均着眼于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其实,在复习课中,字词教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课堂枯燥沉闷、呆板无趣着实让师生苦恼。如何化繁为简,理乱归序,且让课堂呈现活力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力主推陈出新激活课堂,使学生乐学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以笔者在市级复习展示课例《积跬步,至千里》字词教学探讨与交流中的实践操作为例,来谈谈这一问题。
1 现状与成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然而,目前初中生从小学抄抄写写过来,课堂上真正重视字词教学的并不多,教学处于混乱无序、各自为阵的状态:或重视识字,强调音与形,忽略字义的理解,忘记字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或布置抄写、练字的常规训练,这种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未必人人能写一手“整洁、规范、美观”的好字,而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未引导学生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何谈从语言细微处见语文精神;或为时间所迫,搞突击训练,限时攻破课后“读读写写”,全盘为考试服务,很少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去进行指导和点拨,更别说将词语与阅读、写作、文言、文化勾连。
对学生来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对语文复习依然是“想说爱你口难开”,词语训练时操着两手光看不写、动笔则“磨洋工”,考试时大意失分、信息时代提笔忘字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惊呼:“两个月不上语文复习课,我的词语照样拿及格分”,对厚积薄发的语文学科而言,复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更别说中考考场上作文语词匮乏无力,文字粗制滥造,内容空洞无物,思想稚嫩肤浅,结构无序错乱,满腹词语无从倾诉,所记词语完全不可用、不懂用的无奈与尴尬了。
从课程目标要求看,要求“①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②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③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④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其中尤其第③点落实少,各校极少开展书法课,教师自身修养也亟待加强。从教材设计看,统编教材文下疑難词语的注释,课后“读读写写”以认读、识记、默写为主,因授课时间有限,师生随文感受随意性大,对汉字的溯源了解不深,缺乏精炼系统的字词练习。从中考命题角度看,所占分值4到7分,占整份语文试卷不到6%,命题权重不够大,对语文双基训练学生的重视不够。
2 对策与思索
2.1 创新·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否则,“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摆脱它。”
初三生活厮守在文科知识的归纳整理中,混战于理科题海战术中,个个皆成刷题高手。笔者在展示课例时,引用“马”字的演变、艺术字的欣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调控了课堂气氛,为课堂带来了活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接下来,由课代表分析中段考卷中两道词语题,课堂一张一弛,收放自如。然后,你追我赶玩文字游戏、解析自己和同桌的名字、 开展找“赢”“永”“宅”等精辟汉字学问的演讲,这些“小清新”让初三学生眼前一亮,效果颇佳。互动交流中,“灵活多变巧析字”“与时俱进攒热词”“结合语境妙释义”“规范书写我行动”“字词句篇不分离”五个对策步步推进,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词语复习何尝不应该授人以渔引学生开怀。课堂反响热烈,下课后学生围住我:“老师,复习课以后也应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我们喜欢,复习效果好。”
陶行知认为“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疲倦起来。”优秀的语文前辈们摸索出了一套传统的“考点、复习、做题、评析、测试”复习模式,我们不可能“手指推大厦”,全盘否定,彻底翻转。但作为教师,也不应该被教材限制了自己的视野,不能被考试束缚了手脚,只选择与教材、考试有关的内容,就很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难以扭转课堂枯燥无味“老牛犁田”的被动局面,课堂复习效率也将举步维艰,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逐步成为考试的机器,成为活脱脱的书呆子。初三老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巧借东风,精心设计,构建充满活力的新课堂,让学生带着生活体验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
2.2 时尚·实用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可字词复习在课堂上如何寻找一些生活的源头与活水呢?目前,信息激荡冲击,各种传媒故意写别字、滥用成语、商家各施奇招吸引顾客眼球、街边错别字等现象比比皆是,加上新课改强调“人文性”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出现了“知识”缺席的尴尬场面。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有的纯属好奇,有的亦步亦趋,有的趁机发挥,学生乐在其中,字词教学却深受其害。
笔者认为与其堵,不如疏,干脆将网络热词、热语大大方方地请进课堂。话说网络热词的来源、造句、做卡片、讨论书写规范问题,学生关切地问我:“老师,你是月光族吗”,讲到习大大2015年新年致辞后“蛮拼的”一词迅速爆红时,学生会心一笑,蹦出一句:“面对字词,我们也是蛮拼的”,一副干劲十足的样子。课堂上学生们情绪饱满,思维敏捷,气氛活跃。趁此机会,学生反倒揭开了“柠檬精”“我太难〡南了”“佛系”“确认过眼神”“C位出道”“雨女无瓜”等词语的神秘面纱,看清了网络用语的真实面目,提高了甑别、判断的能力,约束了不规范书写的行为。身为教师,见此情景,醉醺醺地陶醉其中,原来字词教学也可妙处生花,化独乐乐为众乐乐。这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建在对字词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基础上,何愁孩子们不爱学、不得满分?因此,复习不求高大上,但求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和学生一起与时俱进,在知识性的基础上,增强趣味性,接好地气,适当地引导他们紧扣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热点问题,创设条件在具体的生活化语境中学习。
2.3 改进·前行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粗浅考查依拼音写词语的识记填空题、判断词语恰当与否的选择题,略显单调,不够灵活,已经不能顺应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变化趋势。中考命题者是大方之家,如果能更好地结合当今时势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量体裁衣,定当给师生松绑,课堂“蜻蜓点水式”现象将有所收敛,寓教于乐的局面将打开,教师也将从“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将得到更大的提高。如词语考查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填空、选择、判断、配对、主观表达多种形式相结合;考察角度可以多变化,错别字辨析、词义赏析、成语故事、俗语分辨等都可以兼顾。如北京市考察汉字的笔顺、偏旁、间架、词语的匹配、成语故事和对联。同时,考查内容应丰富多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河北省考察查字典、“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谈对“孝”的看法。另外,题量、分值上也可以适当增加。
我省近年来都举行大规模汉字书写规范大赛,各校大多能組织师生参与,但参加者少、获大奖者寥寥。各校书法写字课的开展囿于人力物力匮乏、有的教师自身书法修养不高等因素影响前行困难。笔者积极申报珠海市区特色精品课“翰墨书香”项目并获批立项,旨在通过此举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弘扬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平日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语林趣话》《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精品栏目、研读《画说汉字》《汉字树》,并通过研学旅行计划,采用“旅游+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将符合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理念的《字里乾坤》活动请进校园,开创值得探索、可以实现的有效课程模式。
字词复习课积跬步,至千里。以管窥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复习出高效、如何常教常新、如何跟进特困生等都要“捺着心儿,按着步骤,准对计划,研究利弊,从一点一滴上做着功夫,以收一点一滴之效果”。理想中的一堂好课就是一篇佳作,一首雅诗,一曲好歌。期待拙见“抛砖引玉”,为中考备考师生带来启迪。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师自动进修[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唐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