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的探究

2020-09-10 01:53郑长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课程思政新时代

郑长青

摘 要:本文基于“课程思政”是解决专业课同向同行的重要举措,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其次分析了“课程思政”存在问题注1,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1]: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准确融入“课程思政”;提升教师职业能力,重视开展“课程思政”;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制定教学考核办法,有力保障“课程思政”。以期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258-02

注1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動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注2。“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在新时代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适应中职学校“三全育人”要求的大背景下,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而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产物[2]。为此,需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存在问题和有效路径加以分析和研究,帮助中职学校教师提高对国家提出建设“课程思政”站位的认识,进而真正做到在重视“思政课程”的同时,有效发挥“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作用。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外,借助中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目前,中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本文“课程思政”的课程特指专业课。为进一步分析、理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笔者认为,一是“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并不专指某一门或者某一类的课程,它是在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纳入德育教育,让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双重功能在专业课中得到充分体现。二是“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在做好各专业课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专业课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有效融入课堂教育,做好学生在思想、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指引。三是“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设置的全局观念,要求学校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将德育教育工作贯穿其中,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四是“课程思政”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将比较显性的教育功能内在化,在专业课教学中,突显教书育人中育人的作用,将思想、理想信念等正能量的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二、“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对中职学校来说,“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基本上是专业课教师,由于学校自身办学及专业教师结构、素质等原因,对“课程思政”建设缺少宏观整体、有机系统的思考。

(一)“课程思政”思想共识尚未完全形成

由于职校办学历史、教师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影响,有相当部分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认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是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事,与自己职责无关,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时普遍实施专业课就讲专业知识;专业课教案中原本都有要求德育的教学目标,但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即便是在学校举办的教师能力教学比赛中,这一目标也是被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有意识、无意识地忽略。学校希望能够通过“三全育人”加强对学校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在实际层层落实的过程中,“两张皮”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二)“课程思政”内容上缺乏亲和力

绝大部分专业教师在讲解专业理论时只讲专业知识或有些德育影子或德育内容虽有碎片提及或提出的内容牛马不相及或满堂走马行空自我德育,但因为德育本身的理论性、规范性要求以及对于社会现实解释力的缺乏,很容易就被扣上“假大空”的帽子,更谈不上亲和力。有些教师有意在专业课中融入职业素养内容,虽包含了“课程思政”的一些元素,但与国家提出的“课程思政”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还是差距较大。德育课教师一般没有甚至很少与专业教师进行对接沟通,更没有建立相互沟通的机制和平台,缺少德育课教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三)存在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程各自为阵

专业教师认为已专门开设了德育课程,德育教育是德育课的任务,专业课应该就是学习技术、熟练技能,应专心讲专业。在专业教学中,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没有思考如何挖掘专业课中的德育元素进行融入;在教学方法上,没有改变教学方法,只是单一的专业知识讲解,没有将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没有有效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组织教学上,职校教师基本上是走出校门再走进校门,相当部分专业教师没有实践经历,课程内容无法与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只能盲目强制灌输,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上方法不当,引起学生不满。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进入新时代,中职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在有效推进德育教育的同时,强化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人人齐抓共管的格局。

(一)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准确融入“课程思政”

中职的“课程思政”与德育课一样,各课程都应该落实在“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上,在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内涵、课程考核、课堂教学等方面要有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应形成一套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的教改思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德育教育,为了杜绝“课程思政”无德育元素的现象,就要有意识融合专业课内容和特点,有效挖掘德育元素,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把国家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融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新时代中国、看待社会现实。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考虑加入德育元素,积极倡导“引领”式、行动导向、情景创设、实践参与等教学方法,采取“隐性”的方式去完成“课程思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电子商务实训课,要引导学生不断更新信息,及时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实时动态,并结合专业特点,创设模拟的工作实践环境,让学生改变视野,从企业运营管理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让线上与线下岗位的要求熟稔于心,切实提升自身职业能力。

(二)提升教师职业能力,重视开展“课程思政”

专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课程思政”建设得以充分实现成败的关键。要全方位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一要在制定相关的制度上做文章,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教师牢记自己应当担负的育人职责;二要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举办专业课教师和德育课教师一起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沙龙等实践体验活动,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系列专题培训和教师实习实践活动,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示范课展示;并提倡集体备课,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备专业知识,还要备德育融入,确保德育内容进入教案、进入课堂、进入试卷。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首先,专业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通过阅读相关理论著作来加深政治教育的认识,经常关心形势政策从而培养自身的德育实践水平;其次,专业教师要不断向德育课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教师取经,对德育教育在认识上有正确直观性;再次,专业教师要重视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有自身的特色。

(三)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推进“课程思政”

各专业课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使各专业课程与德育课形成协同效应。一是要修订中职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和规范专业教学标准,将德育融入专业课教育中,真正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如电子商务课,应该在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上做文章,把电子商务技能培养作为重点的同时,增强德育相应对策,着力教育学生树立乐业、勤业、精业,诚实守信,公平公开的思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要组织专业课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进行集体研讨,设计好专业课育人切入点,细致挖掘专业课的德育元素,使专业课育人目标具体、明确,根据不同专业课确定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三是加强教学手段和教材建设,专业课堂教学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要充分体现多媒体信息及时、量大、生动有趣的特点,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传统优势的融合。实践教学能无形地把德育教育有效融合其中,应该丰富教学方式,增加更多实践教学机率。同时,加强专业课配套的德育教材建设,注重国规和校本教材建设,要有意识融入德育内容,开发实用、简便的“课程思政”教材,也要重视“课程思政”课题研究,有力推进“课程思政”的创新。

(四)制定教学考核办法,有力保障“课程思政”

要修订教师考核办法,通过多形式评价来激发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合理确定专业知识与德育评价的占比率,将过去重专业评价,转变为专业与德育评价并重的方式,明确把育人要求有效纳入评价中,促使专业课教师进一步将教书育人要求变为教育教学自觉行动。如,全体教师都应主动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的过程管理与测评,并将结果用于专业课成绩考核。专业课考核要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和教学过程等中德育元素的融入情况,结合专业课的考核要求,修訂原有专业课的考核标准,形成既体现专业知识的掌握又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原有的一次性考试,专业课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提问、教学讨论及平日观察、交流学生在课前、课后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在期末考试中占一定比分,让专业课教师把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作为自己责任,切实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

四、结语

总之,中职通过推行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德育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既有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又能讲政治、敢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网络.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 http://szbz.gaxcw.go.

[2]郝佳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论析[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12): 37-44.

(责任编辑:林丽华)

注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08-30.

注2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J].四川党的建设,2019-08-20.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课程思政新时代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