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阳
摘 要:文章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特征,并从本质上剖析了贸易摩擦的原因,旨在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美贸易发展,理性看待中美贸易摩擦。
关键词:贸易摩擦;特征;原因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048-02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特征
(一)初步摩擦阶段(1979-1991年)
这一阶段影响中美贸易的是中美的外交及战略合作关系,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而美国在冷战的两极格局中,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欧盟的强大,日本的快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渐地谋求政治上的大国地位,对美国的冲击较大。美国通过与中国建交,开展中美贸易,使得中美双方成为盟友关系。但是中美双方都处于贸易的初步接触时期,中美双边贸易的总额较小,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产品为主,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较低,对美国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而拉开中美贸易摩擦的序幕则是1979年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实行限额,1980年7月2日,美国对中国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这一事件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开始。
中美两国在战略上的互相利用与依赖,使得这一阶段的贸易摩擦较为平缓,中美双方发展的差距较大,摩擦基本都是由美国主动发起的,而中国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呈现出低产品、数量少、小范围的特点,而摩擦的解决方案也基本遵循“美方立案-中方解释-美方裁决-中方让步-双方达成协定”的模式。
(二)进一步摩擦阶段(1992-2001年)
这一阶段由于国际局势和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破裂,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局势变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原来在形式上作为美国应对苏联的战略盟友,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在此刻冷战结束时,美国则认为中国已经失去了可以作为战略利用的价值;相反之苏联解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自然不会像以前表现的那样亲热友好。同时由于中国国内1989年的政治风波,这一时期的贸易摩擦表现的政治色彩较为浓厚,美国国会以人权、劳改产品出口、敏感武器扩散等为借口对中国实行政治经济上的阻挠。
中国在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WTO,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重点是与中国谈判复关的贸易协定,以推动中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美国要想用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规则来对付中国,就要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规则之中。中国利用国内人口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在中美贸易中出口美国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种低廉的产品开始对美国国内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增加了美国对华贸易的制裁。
由于世界格局以及国内政治经济问题,贸易摩擦表现为数量上升、范围逐渐扩大、涉及的商品也增多。但是中国在这阶段经济实力增强,中美的依赖加深,中国的反击能力和保护意识增强,因而解决贸易摩擦的模式也产生了变化,呈现出:美方提出经贸问题-中方据理力争-美方单方面提出报复措施-中方抗议并提出反报复措施-双边谈判、相互妥协、达成协议、取消报复措施。
(三)深度摩擦阶段(2002-2010年)
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加入WTO,美国仍然极力地推动中国对外贸易体系要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之中,要求中国遵循入世承诺以及世贸组织规则,但对于中国在入世协议执行过程存在文本的解读分歧,这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大重点问题。同时,布什政府面临的是美国经济的“衰退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劣势,随着中国加入世贸以来,依靠国内优势,逐渐地扩大对外出口,廉价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对其国家的贸易冲击很大。在美国看来,这样的贸易竞争是导致美国国内部分企业工人失业的主要原因。并且在电影、音像制品中,中国被认为存在着剽窃、盗版等问题,认为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进而摩擦指向了中国的各种制度方面。
自2007年10月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截至2010年5月,美国的企业失业人数约为1 530万,失业率达9.9%。美国政府采取惯用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其他国家之中去。2002年,当时的政府由于美国经济“衰退期”,再加上入世的分歧问题,已经将贸易摩擦矛头指向了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为主的经济制度问题。美国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于国际贸易体系存在着不公平,发起对中国的反补贴立案调查、反倾销措施[1]。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都有很大提升,中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没有引起美国政府足够的重视和敌视,美国自身在布什政府时期,在经济上陷入“衰退期”,而在对外上,又忙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的奥巴马政府陷入经济危机之中,中美贸易摩擦虽然严重,但都没有产生激烈的贸易战。但是摩擦的产品扩大化、涉及的利益更多、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杀伤力强;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产品转为制度。从中美摩擦的技术层面来看,美国对华采取‘组合拳’进攻方式:两反两保、知识产权、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手段。解决的方式也有所改变,其治理模式:中美双方对话和协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裁决。
(四)碰撞式摩擦阶段(2011年至今)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发展较快,经济增长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据商务部数据统计,中美贸易自1979年开始,只有25亿美元,而2017年高达5 196亿美元,贸易额增长极快,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中美贸易关系依赖性增强。
从中美贸易双方的产业结构上来分析,存在着不平衡、不合理的现象,美国在双边贸易中,主要是以技術密集型产业为主,出口中国的产品是以飞机、电子芯片及设备、机械设备、半导体等的高科技产品。而中国在中美贸易的双边贸易中,主要出口美国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装为代表的纺织品、玩具等。这种贸易的结构极不对称,造成双方在贸易中,摩擦逐渐增多,但互相依存、互补互利。在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后,中美贸易摩擦碰撞升级,2018年开始,美国单方面发起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
这一时期贸易摩擦不单是产品、制度方面的摩擦,而是美国将中国作为对手,以防止自身霸权地位和世界领导权受到威胁,发起以贸易为借口的制裁,维护“美国优先”的地位。相比贸易摩擦的前几个时期,这阶段的贸易摩擦牵扯的案件更加频发,金额较高,几乎涵盖了中美贸易的全部贸易额,贸易摩擦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持续扩大,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烈。美国商务部声明:增加关税的产品主要针对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工业领域,包括航空、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工业机械、新材料、以及汽车。这一阶段处理中美贸易摩擦基本都是:美国主动发起-中国被动迎战-双方协商-协商未果-双方再次升级-再协商至未果、再升级、再协商-反复的恶性升级。
二、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升级的原因分析
(一)中美贸易结构不平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
中美贸易以来,就存在着商品结构不平衡,也是这种不平衡的双边贸易促进了中美贸易。长期以来,美国在全球贸易上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高科技产品。而中国由于技术产品在世界市场没有优势,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人口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相比美国发展较快,劳动力价格高,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美国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优势。而美国出口中国的高科技产品,防止技术被其他国家掌握,做到美国一家独大,对技术实行管制,严格限制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美国所采取的措施依然是治标不治本,对华的贸易逆差仍然存在,造成了长期中国美贸易之间的不平衡,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顺差持续增大,冲击美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引发贸易摩擦。
(二)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破坏多边贸易体制
特朗普上台执政后,极力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认为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降低,领导权有所丧失,这使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必须维护美国领导世界的形象。在公开场合多次重申“美国优先”,同时认为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构成威胁,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特朗普在贸易上奉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意在改变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国际贸易上现处的劣势现象,进而宣布退出跨太平伙伴關系协定、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朗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中导条约》。特朗普政府认为当前的WTO出现了两大缺陷:其一,WTO体系已无法维护美国的贸易权益;其二,WTO体系不受美国控制,且透明度存疑,其目的是认为当前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安全机制无法维护美国的权益,不能更多地为美国服务,美国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有效地控制当前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安全机制,反而认为美国损害的利益更加严重。美国这种肆意破坏贸易体制,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中国,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摩擦,对世界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美国视中国经济体制为“非市场经济”,实行反倾销调查
“非市场经济”旧称“国家控制经济”或“中央计划经济”,是反倾销调查中认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在加入WTO时,就意味着认可自身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同时条款规定也明确表示在以后的反倾销案件的时候,同意美国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于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缺乏合理性和标准性,这造成中美贸易摩擦中的许多案件中国都是失败的结果。“非市场经济”代表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背后更反映的是政治问题,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不认可。而美国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屡次使用反倾销调查,严重阻碍中美双边贸易。
(四)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自身的地位
美国国内存在着“中国威胁论”,认为依据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增长速度,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中国的增长,中国必将会成为地区的霸主。长期以来对中国实行高新技术出口管制,2018年的贸易摩擦中,美国对中国的产品加征关说,涉及的高科技产品最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等,美国针对中国发展而采取的贸易制裁其根本的原因就是遏制中国在一些涉及经济和军事核心技术的发展,延缓中国发展的速度,拉低中国的实力,减少对美国形成的压力,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美不同时期的贸易摩擦进行了梳理,对原因进行了分析。随着经济发展,中美两国还会发生更多的贸易摩擦,只有正确认识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本质,理性对待两国经贸关系,才能使两国更好地实现贸易共赢。
参考文献:
[1]徐芸茜.中美贸易战破冰之后[N].华夏时报,2019-12-30(2).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