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云博
摘 要: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高校重要的课程体系,是规范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行为的重要途径。榜样激励模式是通过榜样引领的方式,促使高校学生积极效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以及聚合作用。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榜样激励模式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些许参考借鉴。
关键词:激励榜样;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013-02
当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复杂化发展趋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消极影响,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严重阻碍。针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才能实现理想化思政教育效果。鉴于此,本文選取榜样激励模式,通过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以榜样的先进思想和道德规范,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规范大学生言行举止意义深远。
一、榜样激励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榜样激励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首先是进行榜样资料的采集与筹备,并采取学生易接受的方式介绍,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事迹以及思想行为,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他们为榜样,不断积极进取、研学知识。并且学生在了解榜样事迹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我国高校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通常将理论内容作为教学的侧重点,并未结合思政实践活动,教育中缺少良好的情感融入,导致学生学习状态较为被动,难以从内心中引起情感共鸣。榜样激励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有所差异,并且所呈现出的教育效果不同,其中运用真实案例教学并且融入情感教育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心共鸣,使其对先进事迹感同身受,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高校学生在品读和感悟榜样事迹和行为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不会在成长道路中迷失方向,榜样激励模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
(二)协调作用
虽然大部分高校学生已经成年,但是高校学生并未进入社会,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较少,所以自身的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均较差,很容易冲动做事。例如,近年来许多高校由于学生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蓄意伤害事件频发,甚至有因为矛盾而杀人事件,这不仅对高校学生造成较大的伤害,对学生家长而言更是沉重的打击。出现这种校园恶性事件,其中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到位。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榜样激励模式,能够培养高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感悟榜样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进而在日后学习和生活中面对挫折困难时学习榜样精神,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抵抗能力。与此同时,榜样激励模式的运用能够增强高校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面对人和事均秉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内心的平和、淡然。总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必须将学生的思想健康作为第一任务,帮助学生自觉抵抗不良思潮影响,瓦解消极情绪与思想,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共同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2]。
(三)聚合作用
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有诸多优秀、先进的大学生,他们来源于高校学生群体,在思想、品质、道德、行为以及理想信念方面,均具备十分深厚的学生基础,在高校中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通常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他同学对先进大学生的认可度较高。将其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榜样形象,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追随、同心同德,最终将个体形成为具有力量的团体。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以及互联网大环境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呈现出多元性、独立性、多变性以及差异性的发展趋势,外部的环境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思政教育手段,必然会使学生思想受到影响。高校借助这些先进大学生作为榜样,能够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影响,形成良好的聚合作用,促进普通学生与先进大学生形成统一发展的整体,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激励与发展。
二、榜样激励模式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路径
(一)树立正确榜样
榜样激励模式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过程中,要想保证榜样激励体现出理想效果,在榜样选择过程中就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选取榜样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秉持严谨、认真、负责、仔细的基本原则,进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榜样形象。高校应尽可能选取真实可靠的榜样,这样才能够增强榜样的信服力,促使学生接受和认可,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与影响作用。所以在选取榜样时不仅要具备优良的个人品德和独立个性,还有综合考虑榜样为高校作出的贡献,并不是只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榜样选取过程中可以考虑高校优秀大学生、先进个人,这些先进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成长经历高度相似,大学生对他们的认可度较高更容易接受,进而充分发挥榜样模仿效应,促进高校学生整体思想水平以及道德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高校方面也可以选取时代精英,以此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榜样形象,在校园内大力宣传时代精英的事迹以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促使大学生逐渐向榜样看齐,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采取合理的方法处理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3]。
(二)教师言传身教
古语说“其身正,不净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证明了个体人格的功能与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同样如此。想要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说服力以及有效性,必须借助人格与真理两种巨大力量。人格力量的实质含义是指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所散发的内在精神效应,必须保持自身的言行一致,在教育过程中以身作则。人格的力量不可小觑,其能够散发出极为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教育中层层渗透,且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与影响。同时,人格的力量能够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对具备人格力量的个体认可和信服,将其作为日后的模仿对象,相比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人格力量所体现出的激励作用更加显著。所以,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正确的行为举止,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实现思政教师言传身教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师要求学生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大学生产生对思政教师的敬佩、信服心理。真理即思政教师为学生讲解的内容应具有育人价值和真实性,以思政理论内容帮助学生武装头脑,充分发挥人格与真理结合的作用,形成思政教育力量。
(三)落实人本理念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素质改革的贯彻实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形成新型教育体系与模式,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创新传统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真正提高我国高校思政工作整体水平。并且应该逐步改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单打独斗的现状,逐步融合高校的管理工作,形成相互渗透、有机融合的机制。鉴于此,榜样激励模式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过程中,应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基础,真正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深入大学生群体中,实现与大学生群体之间密切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诉求,进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与此同时,在接触榜样激励、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使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认可高校校园文化以及榜样的价值观,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强化高校學生的凝聚力[4]。在高校校园内大力宣传榜样的先进事迹以及思想观念,让学生了解榜样在面对各种问题时的处理态度与方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突出贡献和获取的成就,促使高校大学生对榜样的思想觉悟有深入理解,进而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始终保持从容的态度。总而言之,榜样激励模式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必须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不同育人手段引领学生思想观念,促使高校取得理想化的思政教育工作效果[5]。
(四)规范榜样行为
榜样激励模式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过程中,能否强化榜样行为,促使高校大学生从效仿榜样行为到形成自身的长期习惯,这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意义深远。所以,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校园文明的建设力度,进而为榜样行为和事迹在高校的大力宣传奠定良好的基础前提,促使整个高校充满浓郁的榜样氛围,对高校学生形成长期影响。所以,高校在运用榜样激励模式过程中,必须加强榜样形象的树立以及文化氛围的创设,为高校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平台,使其能够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道德素养。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行为,了解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与道德观,实现高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6]。
三、结语
榜样激励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育手段,通过榜样的激励与影响,能够引导高校大学生逐渐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与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树立正确榜样、教师言传身教、落实以人文本理念以及规范榜样行为,这样才能保证榜样激励模式与思政教育工作充分融合,体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为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王冰.高校思政教学中应用榜样激励的有效性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1):214-215.
[2]付欣.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发挥榜样激励机制作用的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0):211-212.
[3]刘艳慧.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应用榜样激励的有效性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168+170.
[4]林晓锦.互联网+视域下现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新论——评《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化学试剂,2020,42(03):342.
[5]王丽娟,丁向真,郑蕊,张自萍,马春燕,李志英,沈岩东,王盛.助教主导的小组讨论模式与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57-159.
[6]王丹丹.论新时代青年观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启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1):15-16.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