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工作伦理之接纳原则

2020-09-10 23:04王天一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接纳社会工作

摘要:接纳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行动的原则。它不仅表现为对独特个性的尊重,而且表现为不歧视,警惕主流社会文化和社会工作者自身可能存在的偏见、歧视和压迫。它对于达成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具体阐述国内国外学界对接纳基本内涵的界定,并分析其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具体社工实务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以期对社会工作者的实务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接纳  社会工作  专业价值

一、“接纳”的内涵

社会工作价值观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行动原则,指导激励着他们的工作。“接纳”是贯穿于此的重要原则之一。Reynolds和Miller强调了“理解”在“接纳”原则中的重要性,Reynolds指出对他人的同情和试着有礼貌的限制有利于塑造个人的感知力,她认为当我们能够理解服务对象自身,尊重他作为人的整体性时,我们可以接纳服务对象。Miller也认为理解对于“接纳”来说很重要,如果缺少了理解,“接纳”就会显得抽象,而且有可能会发展成一种自傲的态度,要做到接纳服务对象,就需要抓住实质,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想要做什么,以及他们成长的潜能。

Benjamin则从人际关系和内在交互作用的模型中得出,“接纳”就是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情感联系,尊重他人的自主性,同样也让他人在没有严厉的批评或改变的压力下自由行动。

通过对“接纳”含义的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对“接纳”归纳得越来越具体,也从理解、尊重服务对象要求的角度逐步延伸到接受服务对象的行动和自主性,实际上都表现为对服务对象独特性的肯定。因此,在这里可以概括出,“接纳”就是我们愿意承认每一个个体在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同的,我们能够理解并且全面尊重所有独特性,无论情感、思想或是行动,都能将服务对象看成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

二、“接纳”重要性

“接纳”体现了对对方平等人格的尊重。接纳不仅是对服务对象被动的、安抚性的回应,也是社会工作者在代表服务对象争取作为人的权利,帮助他们得到的尊严和尊敬时的一种表达。

早在世纪初,Mary Richmond在个案工作的研究中就提到了“接纳”对于服务对象的重要性。Felix Biestek认为“接纳”是最广泛运用但也最难定义的概念,他曾写道:每个人都认同接纳的重要性,尤其是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时,但它也是最难用专业术语明确表达的。尽管在社会工作的历程中,对于接纳在实务领域的讨论是明显变化的,但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贯穿其中,那就是我们有道德义务对我们的伙伴进行人性化的援助。

在目前大陆学者所做的概括中,“接纳”这一种操作层面上的“伦理标准”,已经被当作是专业价值的核心内容,被称为“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操作层面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等。

总的来说,在专业关系中,“接纳”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服务对象角度来说,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接纳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即使他们身处困难之中,他们也能在这种感觉下得到前进的动力。接纳态度会让服务对象感到安全、温暖、自由,有利于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也有助于激发服务对象重新审视,恢复或重建自信。二是从社会工作者角度来说,“接纳”有利于真正理解服务对象,真正达成社会工作所要求的“以帮助服务对象为目的”,使服务更有成效。

三、“接纳”原则实务运用

(一)“接纳”原则具体运用的注意事项

1、“接纳”不等同于“赞同”

接纳原则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要尊重和接纳服务对象的整体。这种对服务对象的理解和看待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者赞同服务对象的行为、态度、建议,也不是给予他肯定和支持,而是要将个人的价值观与行为分开,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估。

2、“接纳”是“改变”的形式

虽然接纳有着较广泛的含义,提醒我们尽可能减小控制,与服务对象不会产生相互作用,但并不表明服务对象的特殊行为也需要被接纳,例如伤害别人或自己,不意味着社会工作者不能对服务对象加以正确的引导。接纳和改变不是对立面,选择其中一个并不代表要放弃另一个,要认识到两个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接纳是改变的一种形式并使改变成为一种可能,二者可以共存。

(二)“接纳”原则的运用

“接纳”原则在具体社工实务中的应用,是我们了解了基本内涵和重要性之后,将理论变成实践的重要环节。

1、“接纳”意味着要理解和尊重服务对象

接纳基于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尊重的信念,在实务操作中,社会工作者要把服务对象看成是有情感、价值和独立的人。在专业关系中,社工必须接纳这个事实、这个人,以非评判、不批评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的问题,产生信任关系,帮助其自我探寻,进而自我接纳。

2、“接纳”意味着要接受服务对象的自主性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接纳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对于服务对象不仅要积极地追求理解,更要接受服务对象的自主性。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同行者的角色,接受、相信、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和行为。例如,对于自闭患者的接纳在于首先肯定他不是一个“沉默者”,将患者看作是一个正常的人,通过对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的分析,尊重患者的决定,理解患者不愿沟通的行为。其次,社会工作者应抱以客观、同理的心情,在温和的环境中与案主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接纳”意味着社工要加强自身建设,与服务对象巧妙“联结”

在具体实务中,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就已经包含了彼此的尊重和接纳。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体现的人格特征是其内在修养的体现,它与一般的素质不同,它秉持助人的目的性,也是身为社会工作者的从业规范。当社会工作者持续表现出这些特质时,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效能会提升,达成工作目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四、结语

“接纳”是社会工作伦理一直高度强调的专业价值,它建立在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基础之上。社会工作作为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追求科学的工作方法的专业服务,必须坚持“接纳”原则,理解服务对象的“独特性”,尊重服务对象的自主性,既接纳又不完全认同,保持服务对象负责的态度,坚持科学知识、专业价值和技能三者的统一,达成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筱迪. 促进健全儿童对残障儿童同伴接纳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9.

[2]宋雪漫. 优势视角下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

[3]李宣. 个人主义伦理价值观的本土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王翠达. 拒绝与接纳:农村留守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D].贵州大学,2018.

[5]邵淼. 接纳:失独老人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和路径[N]. 中国社会报,2018-04-28(004).

[6]李天新. 青年女同性恋家庭接納的个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王天一(1996.01.20),女,汉,河北省唐山市 学历:硕士在读,学校:青岛大学。

猜你喜欢
接纳社会工作
教育从接纳开始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与策略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和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