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民 孔芹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约地下水资源发挥关键作用。多年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工程建成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很大程度程度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为使农田水利设施更大程度长期发挥效益,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使农田水利工程更好的服务农业。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高效运行
近几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水资源保护、农田灌溉节水意识等不断增强,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维护工作,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使用过程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工程长期发挥应有的效益。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工程的建后管理,加强管理、运行管护,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整体质量,提出适合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的发展策略,使其长期发挥工程效益、社会效益。
一、总体情况
截止2019年底,曲阜市共有水库62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54座,总库容达到1.50亿m3,主要分布在尼山镇、防山镇、石门山镇、吴村镇、姚村镇、息陬镇等山丘区乡镇;境内有大小河流15条,河沟纵横交错,呈树枝状分布,主要河道有泗河、沂河、险河三条,市内河道总长度204km;全市现有塘坝226座,总库容762.2万m3,机电井达到9735眼,其中配套机电井6815眼,配套率达到70%,配套装机容量70.96kkw,灌溉面积50.46万亩;小型固定机电提灌站116处,装机75台,装机容量2570kw,灌溉面积3.67万亩,主要分布在泗河、沂河、崄河两岸。曲阜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的建设,对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一)组织保障。近年来,曲阜市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分管领导主要抓,水务局长靠上抓,业务科室现场抓,多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持续改善。2010~2018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市级、省级验收和绩效考评中连续取得好的等次。
曲阜市积极引导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管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通过以组建农业灌溉用水户协会为核心的多种改革措施,提高了群众自筹资金办水利的热情。近年来共组建了8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耕地面积36.86万亩,管辖村庄278个,受益人口36.90万人,理事会成员达到316人。各类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接受水利站指导,其负责人由会员选举产生,接受会员监督,财政自理,市财政以奖代补给予扶持。这些协会在工程的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项目区农户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取得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二)政策保障。曲阜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意见》、《曲阜市农民用水户协会考核办法》、《农村灌溉用水水价改革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指导意见和考核奖惩措施。
(三)资金保障。2010年以来,我市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1.6亿元,其中专门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小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维修、养护。
(四)技术保障。我市水利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具有较强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完全满足该项目的推广实施需求。2010年度~2018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联合山东省科苑水利勘察设计咨询中心编制了《建设方案》、《年度实施方案》,同时还编制《曲阜市红旗闸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可研报告》,承担了全市农村供水工程项目和节水灌溉与小水源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这些工程的建设,锻炼了水利队伍,积累了建设经验,培养了水利人才,提高了技术服务能力。
三、存在问题
曲阜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难、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治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曲阜市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体制不健全、规模偏小、建设标准低、管理不到位、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年久失修、发挥效益低等诸多问题,导致有效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灌溉面积下降,影响了农业产业优化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管理体制和手段落后等一系列原因,无法依法进行水资源管理、工资管理、技术管理、行业管理等为重点的水利管理,重建轻管、管理不力的现象十分严重。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与手段还不能适应水利发展要求。近年来,水费征收难度加大,阻碍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供水能力不足
近幾年来,随着气候的变迁,自然条件恶化,水资源日溢贫乏,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溢突出,加之早期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供水能力不足,缺水问题仍较突出,部分区域的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同时并存。
(三)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老化损坏严重
相当一部分机电井、泵站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脆弱,影响水利发展的因素还在多方面存在,引、蓄、提、排、灌工程基础落后,发展缓慢,全市农村干部群众对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提高生产效益要求迫切。
(四)资金投入不足,水价偏低,管理设施不全
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太多,地方财力薄弱,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后,农民群众的投劳投工大幅减少,加之一些土地由于零散分散等原因无法兴建传统水利设施,水利设施无法兴建,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在目前农业生产成本支出中,水费支出已和当地农用商品支出如农药、化肥等形成了巨大反差。农田水利工程长期以来实行低价供水,水费征收困难,灌区经费入不敷出,导致管理人员收入较低,工程的维修养护、改造加固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灌区的管理工作。
(五)缺乏完善的资金扶持政策
取消“两工”之后,长期稳定增长新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一事一议”政策落实不到位,受益农民在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资金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并且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人增地减水少的严峻形式下,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保障粮食产量,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因而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四、工作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工程的补助力度,同时充分发动全市群众,大力拓宽建设资金的投、融资渠道。
(二)抓好工程建设。以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为主线,抓好工程建设。
(三)加强建后管理。通过用水户协会的规范运作,针对我市已建灌溉工程存在着“重建轻管”等现象,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节约用水理念,在用水、管水方面发挥管理组织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建管并重、良性运营”的运作模式,使工程能长续利用,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