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国家对德育提出的明确要求。文章针对小学语文学科具有的独特育人价值,阐述了开展“孝老爱亲”德育活动的渗透方式与策略,对于小学开展德育活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孝老爱亲;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自古以来,“孝”乃人类最根本的品行。《孝经、三才》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所谓“孝”,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人的根本品行。小学语文教材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使命,其不仅是种社交工具,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德育、智育的功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积淀。为了在学校开展“孝老爱亲”教育,我提出了利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孝老爱亲”德育活动策略。下面我就结合我多年来所采用的“孝老爱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向大家做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钻研教材,深挖“孝老爱亲”素材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同时也具有人文性。课文中不乏形象生动的“孝老爱亲”的选文,内容不仅生动,而且凝聚着深刻的人文情怀。有诗歌、儿童散文、儿童故事等,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孝老爱亲”活动的好素材。如《妈妈的账单》《地震中的父与子》《怀念母亲》《慈母情深》等,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该文章的德育功能,积极引导,充分挖掘文章的“孝老爱亲”的教育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开展阅读活动,渗透“孝老爱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特点是:知识面广、思想内容丰富,并且大部分蕴含着深刻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文章的“孝”因素,通过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孝老爱亲”教育。
[案例] 《游子吟》教学
该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母、孝母、敬母情怀。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母亲对远在他乡游子的牵挂,挑灯缝衣的场景,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现出这种场景,把学生带人到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中。
1.开展讨论
师:文中的主人公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想?如何做呢?
师:你的爸妈对你如何?你对此有何感想?
2.真情告白
师:下面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
3.自我反思
师:学了这首诗,你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表现,做的好地方是什么?做不好的地方叉是什么?今后有何打算?
4.布置作业
(1)周五开展“以爱为名,帮父母做饭”的主题班会。
通过这样的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将“孝老爱亲”思想有效地融人其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又内化了学生“孝”的思想情怀,促进了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创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孝老爱亲”德育活动。让语文活动具有“语文昧”,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孝心"发展。
(一)诵读经典,开展征文活动
教师在可以定期开展“名家名作孝老孝亲”朗讀比赛。朗读的范围包括经典诗文、中外名人家书孝老爱亲故事、家庭真情故事等,如一起诵读《弟子规一人则孝》经典语录,《孝女当家一孟佩杰》等,朗读的形式不限,可穿插吟唱、表演等,并围绕“孝老爱亲”分享对孝道的感悟。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文章把简短精炼、意蕴深远的“孝老爱亲”主题思想展现出来,具体说说“孝老爱亲”的传承与发扬。
(二)组织书写比赛,创办手抄报
学生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的强化,才能将“孝老爱亲”思想内化为学生的优秀品德。教师组织学生把“孝老爱亲”内容以多种书法字体书写出来,并进行张贴,开展欣赏活动,这是教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进行“孝老爱亲”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举办“孝老爱亲”手抄报,把名人的“孝老爱亲”同学的“孝老爱亲”、自己的“孝老爱亲”故事通过书写、绘画等形式整合在一张小小的手抄报上。通过这些活动,在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中国优秀的“孝”文化有了进步的认识和感悟。
(三)拓展“孝老爱亲”教育新渠道
把“孝老爱亲”教育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组织实践活动,有利于让学生把”孝“从思想到行动的落实。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主题活动计划表,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次活动。
四、创新语文作业形式
教师在作业的设置上面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多让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行动践行“孝老爱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与父母一起登门探望自己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表达对他们的孝敬之情;或者以班级为单位,与邻近的居民小区独居老人或养老机构结对,在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慰向敬老院和社区孤寡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布置“感恩作业”,比如:为父母捶次背、 给父母递一杯茶、给父母洗次脚、主动洗一次衣服等。
“孝老爱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孝老爱亲”观念,而且可以使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只要教师心中始终有“孝老爱亲”的教育思想,就能让“孝老爱亲”德育之花热情绽放。
参考文献:
[1]李成月,侯冬发,段贻安,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D]教学与管理,2010,31:34-36.
[2]张颐武.中华家风丛书[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04):35-39.
(3]魏英敏“孝”与家庭文明[D].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4]肖群忠传统孝道与当代养老模式[D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5]成伯清,我们时代的道德焦虑UD探索与争鸣,2008(11).
[6]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山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陈雪彤(1990-09-),女,汉族,省市(籍贯):四川省,学历:本科,现职称:中小学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