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党党
摘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课堂巧设悬念,创设情境,紧贴生活,联系生活,指导方法,适当鼓励,适度评价,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在学习中有感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切实促进学生数学成绩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对于学习感兴趣,尤其是小学数学课程学习感兴趣,也就会自觉的学习,自觉的验算与预习,学生也会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而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更利于学习的深入。同时,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应深思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浅显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便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巧设悬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悬念,创设求知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源泉。”所以,教师要努力地发掘这些因素,创造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典型环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緊贴生活、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实践,用生活实践证明数学理论,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指导方法,提高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积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数学学习,方法正确,学习轻松,成绩提高快,学习积极性强,学习兴趣浓,反之,学习吃力,时时遇到学习障碍,降低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现在全国进行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数学学习成绩,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巧妙激励,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数学教学中用生动、形象、幽默、赋予情趣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如果教师能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就能把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而有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适当鼓励、适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及时地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能立竿见影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这种机会很多,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从答题的准确性、计算的快速性、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等都可找出这样的机会,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给予学生的激励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微笑及一个友善的动作都能起到对学生的肯定作用,对学生作业本上批注一个表扬或鼓励的符号等,都是给予学生一种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肯定和表扬的作用。对那些没有做好的学生,要善于寻找闪光点,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还能够学习兴趣。
六、和谐关系,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沟通师生感情使之达到被学生看作是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对数学课才会产生兴趣,并影响其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课堂巧设悬念,创设情境,紧贴生活,联系生活,指导方法,适当鼓励,适度评价,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在学习中有感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切实促进学生数学成绩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