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小学数学不仅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改进传统应试教学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的知识点直观的展现到学生面前,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应用探析
小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他们成长与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将自身的具体意识转变成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点与数形思想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运用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到学生面前,以此锻炼学生空间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进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形思想结合的有效利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概述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知识里的“数”与“形”有效地进行转化,把数学教材中略为抽象的知识点,运用图形直观地展现到学生面前,通过观察转化而来的几何图形分析蕴含的数学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并能有效地利用此类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分析数量与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的简单易懂,不仅能正确地表达出数学知识的具体含义,还能帮助学生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探析
(一)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仍受到应试传统教学到的影响,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通过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源源不断地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但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方法,只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学生不能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数量之间的关系,被动式的教学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的心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无法充分调动出来,最终只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1]。为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数形结合思想充分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内,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将数与形有机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了解更加明朗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帮助学生摸清解题的具体思虑,在分析、解析中培养学生养成一个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好习惯,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还要注意当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正好是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碰撞的关键时期,教师此时更要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维的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记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师可运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此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大森林中的小兔子很喜欢烤胡萝卜蛋糕,它的朋友小猪来找它玩,它应该怎样分配蛋糕让自己与小猪都能吃到一样大小的蛋糕呢?”教师此时在黑板上运用粉笔画一个圆形的蛋糕,有学生回答:“将蛋糕平均的分为两份。”教师:“同学们,我们将蛋糕平均的分为两份,两份中的一份我们叫它为二分之一。”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今天小兔子又烤了蛋糕,小猪与小狮子去它家做客,蛋糕应该怎么分呢?每个小动物分到多少呢?”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为:“三分之一。”教师此时要给予相应的表扬,以此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之后,教师根据以上内容继续向学生提出关于分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去分析问题,此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学科是由大量数学公式组成的,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就会忽略掉教学中的具体过程,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巩固他们的记忆。此方式虽然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但学生很难灵运用所学到的公式,一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学生就会马上退缩,这种教学方式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2]。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形结合能力,通过让学生掌握将“数”转化为图形的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公式是怎样推导、演化出来的,不仅能加强学生自身的记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教师可在黑板上画正方形、长方形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平行四边形,教师让每名学生都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通过剪切与平移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剪切,拼凑成一个新的图案再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经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以此便可以推出公式为:“底乘以高”。此教学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增强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随着学生年纪的不断增长,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方面也会随着年龄不断提高。认知能力慢慢从感官认知逐渐转化成表面认知,最终形成学生自我的主观意识[3]。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引导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學习成绩。
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教师就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播放乡村的稻谷堆,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中的稻谷堆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是圆锥形”教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谷堆的体积呢?”所有学生都表现得很好奇,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出本课主题“圆锥的体积”。教师通过运用手中圆柱与圆锥的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者之间低与高是相同的。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将圆锥模型的水倒入圆柱模型中,倒几次才能倒满的实验,经过多次实验最终验证为等底等高的圆柱是圆锥的3倍。通过此方式推导出了圆锥体积公式,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思维,在教学中可以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陈昊. 巧用数形结合 助力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幻画报, 2019, 000(008):P.145-145.
[2] 周小靖.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探析[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4):31.
[3] 徐式淼.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3):108-108.
作者简介:姓名:李辛政,1966年2月,籍贯:甘肃省礼县,性别:男,最高学历:中专,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职务: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邮编:742211,毕业院校:甘肃省礼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