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持人大赛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培养的启示

2020-09-10 21:53张啸男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摘 要:新时代,融媒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给视听传播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与机遇。而作为内容输出窗口的主持人、媒体人如何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提高综合素质,时隔8年重返大众视线的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释放了信号。自开赛以来,节目始终把具备过硬导向把控能力、新闻传播与互动能力、多媒体传播制作能力以及人格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作为大赛标准,并提出“四力型”媒体人的需求愿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下媒体环境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给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主持人大赛;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208-02

《主持人大赛》于1988年首次举办后,之后分别举行了6届,而2019年的《主持人大赛》是第七届,也是时隔八年后的回归。多年来,《主持人大赛》持续为央视及各大卫视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鞠萍、张泽群、曹可凡、王宁、撒贝宁、陈伟鸿等优秀的主持人均是从《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目前,全国约有170所院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庞大培养人数与有限岗位间的矛盾决定了高校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须与行业实际情况紧密联系。从艺术类院校侧重专业能力,到综合类大学培养人文底蕴,不同类型的院校培养方案不尽相同。[1]本次《主持人大赛》便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从校园走向就职前的观摩学习机会。

一、《主持人大赛》赛制分析

比赛赛制因时而变,本次比赛创新性地区分出新闻类与文艺类两条赛道。第一阶段,每位选手依次进行“3分钟自我展示”和“90秒即兴考核”,两个环节结束后,由专业评委与大众评审团评分。第二阶段则进行经典节目考核与“走出去”实战等高质量比赛环节,本文选取部分进行着重分析。

(一)个性与思辨的融合

自我展示环节要求选手自备一档节目,形式不限,内容体现选手个人魅力、创意、才艺等综合才能,本环节是选手首次亮相,是展示个性化与独特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打破循规蹈矩与固有套路力求展示,是本环节对选手的最大考验。比赛过程中,有人利用自身从事记者的丰富经历讲述生动的社会故事;有人从自身才艺与特长出发选择京剧或昆曲等独特视角,或是创新新闻播报形式与叙述方法与自己来一次隔空对话。本环节的设置也充分启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如何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在竞赛平台脱颖而出,找到自身的独特之处并发掘过往的高光时刻加以艺术化处理。而在即兴考核环节,题目与国家政策方针、国内外前沿热点、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考察选手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对时事的关注度以及知识储备情况。这个环节除了要求逻辑的缜密和达意的准确外,更关注选手在辩论过程中个人魅力的展现。

(二)“四力”的能力展现

本阶段全面考核选手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即“四力”。选手需要在筹备阶段到基层实地探访,结合探访的素材和收获,在舞台上进行5分钟的现场讲述。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有多少感悟,本环节连续性地考察着选手从选题策划、实地采访、后期剪辑到现场表达的全面素养。如同选手们所感慨:“只有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才知道,一个人要调动所有的资源有多么不容易。在全媒体的时代,一个人就要是一支队伍,作为主持人,我们需要备齐采编播各种能力,才能不辜负观众朋友们交到我们手中的话筒。”本次实战考核,选手各展所长,有的远赴海外,讲述华人家庭传承中国功夫的初心;有的走进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见证天当幕布地当舞台的乌兰牧骑;有的用镜头记录四川大凉山的扶贫专列,展示“小慢车”如何连接山区人们的生活、希望和未来等。一个个鲜活的百姓故事呈现在观众们的眼前,也启发着众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要牢记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切莫纸上谈兵与想当然,在新媒体环境的今天争做集采、编、播于一体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二、《主持人大赛》对播音专业学生的培养启示

学生参与比赛提升自我,院校从观摩比赛和成绩的分析得出人才培养的经验和需求。在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广播电视事业也充满了生命力。《主持人大赛》的赛制每届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广播电视事业训练和选拔人才。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即兴能力、人文素质等作为老生常谈的要素依旧重要,新闻敏感度、社会责任感等要求也日趋被重视。[2]

(一)扎实的语音面貌与得体的个人形象

媒体从业者扎实的语音面貌是其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标准之一。我们不难发现,大赛参加选手很少甚至没有出现过在语音面貌上有短板的表现。拥有良好的语音面貌与普通话基础是传情达意的前提,也是所有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刻苦锤炼的扎实功底。同时,我们还需要充分认知主持人作为媒体行业的出镜前端传播环节,选择并包装出大方、得体、恰当的公众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难发现,大赛中无论是新闻类还是文艺类选手都有着较为清晰且符合个性的个人形象定位,这也是众多播音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二)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灵活的即兴表达

大赛在各个赛段均设有即兴考核环节,即兴口语表达是主持人即兴能力最为直观的表现。面对赛场上、舞台上、节目里出现的意想不到的状况时,主持人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增加语言信息或是临场应变的语言反应;同时要使所传达出的语言具有高度的精准性,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这才即为一次合格的即兴口语表达。[3]这就要求播音专业学生在平时就应该积累新闻素材,与社会同频共振,灵活调动储备知识,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当下,传媒人才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成为“通才”,在各领域都尽力做到熟知一二,在口语表达中做到迅速调动知识储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启示播音专业的学生要扩充自身新闻量与辩证思维的训练,在闲暇之余关注官方媒体的评论动态,建立正确的新闻事件是非观。

(三)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责任感

中国播音学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曾说:“新闻性是播音主持艺术的根本属性。”而新闻作为历史的第一卷手稿,需要主持人具备较好的新闻敏感度与是非价值观念。我们不难在本次大赛的比赛环节中了解到有关精准扶贫、全面小康、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夜经济”等国家发展的最新政策与进度。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人员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创作素材,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对目前的融媒体形势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作为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认真筛选节目内容,才能保证制作效果。因此,关注国家发展动态,提高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媒体人,也是播音专业的学生们课堂外的必修课。

三、结语

新时代,传媒行业在面临新的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人民的“传声筒”,广大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应该牢记艺术创作的初衷,在大赛中了解最新行业发展动态与人才需求,更好地在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中践行新思想与新动力,努力向复合型人才努力。以赛代练,注重基础,不忘实践一直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需要践行的思想,本次大赛充分释放了新时期传媒领域的人才需求标准与趋势。如今,网络通信发达、传播平台众多,传媒人才后备军的成长速度似乎跑不过新闻发生的速度。但通过本次大赛我们不难发现,接地气、有人情、冒热气的新闻内容报道与艺术创作依旧是主流趋势,新闻深度被更多期待,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媒体人也被更多认可。

参考文献:

[1] 王子卿.浅析主持人大赛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培养的启示——以第十一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主持人大赛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7):201-202.

[2] 于松明,魏海棠,張璧琳.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分析——以第四至第六届为例[J].当代电视,2012(11):49-50.

[3] 张琳莹.从主持人比赛中看主持人的即兴能力[J].传媒论坛,2018,1(16):65-66.

作者简介:张啸男(1998—),男,山东枣庄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