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交通

2020-09-10 07:22曾维成苗晟源邹俊志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技术特征智慧交通挑战

曾维成 苗晟源 邹俊志

摘 要:智慧交通是在传统交通管理方式和理念无法满足现在的出行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交通运输系统。全球近些年在逐步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交通也理所应当的随着向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智慧城市的映射下,智慧交通的发展强调交通问题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倾向于应用交通大数据进行决策和提供服务,并且加强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智慧交通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自学来分析和消化交通大数据,然后对当前的交通运行状态进行推理,最后生成相应的应对措施,不断的对交通系统进行反馈和调节,保持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智慧交通;技术特征;挑战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不过那时候还不叫智慧交通,而是叫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简言之就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通过对交通信息进行汇集从而提供实时的交通数据,提高交通信息服务质量。智慧交通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智慧交通的系统性和实时性,以及与信息的交互性。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于人、车、路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而智慧交通恰恰通過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等将人、车、路三者综合处理,使其整个系统统一,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极大的提高了交通运输率和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改善了交通运输环境。

1 智慧交通定义

所谓智力、智能、智慧,三者在某些场合所表述的意思相近,具体区别在于智力指的是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智力的本质是适应,使个体与环境取得平衡。智能,一指智慧和才能,二指具有人的某些智慧和能力的,比如说智能机器人、智能家电等等。而智慧指的是对事物分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交通史到目前的发展也可以以此分为三个阶段:智力交通、智能交通、智慧交通。二十世纪初期之前,应该算是智力交通,只关注交通问题中的某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提升,不关心相互间的关系与协作。二十世纪后的智能交通,加强了交通要素之间的关系与协作,提升整个交通系统的综合能力。2018年左右,提出了智慧交通后,使交通系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根据交通大数据进行实时路况分析,并给予最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三个时期,三个不同的侧重点,到了智慧交通时期,就比较强调分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从智力、智能到智慧,我们赋予交通系统一个像人体大脑一样的交通信息网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IT技术使其能够像人一样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快速分析、精准定位、及时响应。智慧交通其实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将城市比作人的大脑,那么交通就是大脑里的神经。智慧交通让整个交通网络变得井井有条,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交通事故也能在第一时间给出详细合理的解决方案,这种快速响应、精准定位的服务在智慧城市交通服务中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所谓智慧交通,基于智能交通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IT信息技术实现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的快速灵敏的交通运输系统,使交通运输中的各种要素:人、车、路、环境互联互通、协调运作,提高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2 智慧交通技术特征

当今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是促成智慧交通的重要因素,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信息技术融合进交通网络中成就了智慧交通的雏形。大数据让智慧交通省时高效,物联网和区块链给予智慧交通安全保障,互联网+、人工智能让智慧交通像人的思考处理。所以说智慧交通的发展,应该紧随科技发展,和通信、计算机等紧密连接,才能让智慧交通更加的智慧。

智慧交通与智能交通的区别就在于智慧交通重在万物互联,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微电子机械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广泛物联,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与交通网络以及信息网络的紧密互联。智慧交通借助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海量信息集成和资源动态调度等手段解决了智能交通互联性差,信息传递缓慢等问题,提升了管理效率和资源的共享程度。智慧交通的一切数据都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来的,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评估处理、分析,按照交通需求,传递到交通网络中来。人工智能让智慧交通可以像人一样对交通信息网络中的各种事故进行分析解决,并且进行实时的动态交通费配和资源调度,直线交通智能化管理。

智慧交通用几个词语总结为高效省时、安全便捷、以人为本和可视可预测。通过对交通网络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规避拥堵和资源浪费,寻找最快最畅通的道路,提高了车辆运行效率,最大化的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交通道路进行实时监测,对交通事故进行提前预测和警告,最大程度的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出行者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不管是智慧交通还是智能交通,一切的基础都是以人为本,智慧交通的衍生就是为了更大程度的提升人们的出行水平,根据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发现隐藏在信息内部的不容易被发现的特征和规律,然后进行相应的类比推理,提供可视可预测的决策。

3 智慧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

智慧交通的上限非常高,它所带来的收益是肉眼都能看见的,但是在其巨大的能效基础上,他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正所谓收益和付出成正比。智慧交通需要对数据的来源、数据类型和数据规模进行处理,然后在交通管理中怎样去实现系统的互通、数据共享和功能集成是一大难题。

要想形成一个完善的智慧交通系统网络,第一个挑战在于将各个地区现有的交通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融合。每个城市不仅使用公安部推出的交管信息化系统,还有一套属于自己交管部门自建的交通信息网络系统。每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导致将系统融合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所以说要想智慧交通发挥出它的能效,对于各类交通信息化系统之间的融合、互通必须寻求一个恰当的方式。不同的交通信息网络系统在运行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公安部推出的交管信息化系统是部署和运行在公安内网里面的,但是每个地区自建的交通信息网络系统一般都是部署在视频专网上的,因为它要进行大量的信息采集、汇总和展示。所以不同的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不一样,部署的方式也不一样,带来的差异也就很大,交管部的系统对因为是在公安内网运行,所以它的安全和保密性就非常高,而相对于各地区自建的系统就没那么高的要求。对于不同系统之间的差异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就进行融合的话,会导致融合后的系统变得不顺畅,系统处理效率低。

对于一个系统的建设,首先从基础设施开始。智慧交通是一个很宽宏的东西,所需要覆盖的面积很广,那么对于交通基础设备的要求就很严格,需求量也很大。在交通领域,对于时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往往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的资料,对于实时性的好坏取决于对交通设备的建设和应用。基础设备的建立和使用对于那些发达地区来说是做的比较好的,但是在城乡结合部,交通设备的覆盖度就远远达不到要求。在一些边缘地带或者说道岔比较多的地方,交通设备就没有覆盖到。虽然说交通不可能做到全覆盖,但是如果覆盖率还是像目前这么低的話,那么智慧交通也只是局部的,只是城市里的智慧交通,我们期望的智慧交通肯定是尽可能多的、大的覆盖到理想区域。要想实现全面的智慧交通,不能缺少交通基础设备的建立。

当然,交通事业不可能完全交付给系统完成,人力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细心的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交警,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学历水平差不多大学本科,有的也没上大学,有的年龄甚至超过了50岁。这就突出了现在交通行业人才队伍老龄化、学历偏低等问题,这也是限制智慧交通发展的重大因素。智慧交通的建立需要很多科技领域人才,需要那些拥有创新、富有活力的年轻人的加入。年轻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相对来说容易一点,年龄大的人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现在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年轻人进入交通行业,加强吸收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年轻人。

4 结论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交通问题是智慧交通的本质,但是智慧交通的实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借助交通大数据对以往的交通管理进行总结并积累经验。在智慧交通系统的建立阶段,要明确各个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网络互联需求,对于新系统的部署方案、接入标准、访问权限和功能划分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方向。在交通信号铺设的道路上,要认真规划,避免重叠覆盖,造成资源浪费。对于智慧交通的领军人物,要加强考核力度,积极培养相关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伍朝辉,武晓博,王亮.交通强国背景下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展望[J].交通运输研究,2019,5(04):26-36.

[2]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董莹,董鹏,唐猛.我国智慧交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08):264-266.

[4]李昊东.浅谈智慧交通的发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5):202-203.

[5]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06):224-227.

[6]鲁剑,欧乾.浅谈智慧交通前沿与发展趋势[J].四川水泥,2018,40(04):274-275.

猜你喜欢
技术特征智慧交通挑战
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技术特征及演化趋势预测
短跑技术的发展
宁夏银川:创新驱动“智慧交通”
一种基于像素分析的夜间交通路况侦测方法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研究
城市智慧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