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雷 武莉莉
摘要:高职“双高计划”是新时代职业院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双高计划”指导性文件中蕴含着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总体水平的精神指导但缺乏具体落地的制度支撑。建议加强“双高计划”的顶层设计,将指导思想落实为具有可操作性,可量化的指标。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解决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弱化的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水平。
关键词:双高计划;思政教育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一、“双高计划”建设的目标
双高计划,体现的就是高标准办学水平。“高标准”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基本立意,“职教20条”明确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制度标准不够健全”“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并提出“要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双高计划”也将标准的开发与应用作为重要建设任务,明确指出“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高标准”体现在打造高标准治理体系。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提升是职业院校激发内在发展活力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要成为治理结构改革创新的“拓荒者”。一方面,从规范办学制度入手,针对参与办学的政校行企多元主体,从咨询、协商、决策到执行、监督的各个层面建立健全治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系统性、开放性和协同性,为健全现代职业院校的治理体系夯实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将制度建设的重点面向制度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国家政策制度的落地率先回应,针对约束发展的瓶颈、桎梏大胆改革,以制度创新来引领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体现在高标准办学。育训结合、德技并修是高职“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目标任务与举措,1+X制度更是集中体现了育训结合的特征,并为上述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十分清晰明确的制度创新路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应勇于担当,率先开展1+X制度的试点。一方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把“1”做好。
高标准”体现在高标准党建上。“职教20条”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
二、思政教育纳入“双高计划”的必要性
从“双高计划”建设的目标来看,将思政教育纳入“双高计划”不仅必要而且紧迫。首先,从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来看。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职教20条”和“双高计划”都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目标实现的关键。高水平教师首先是政治思想道德高尚的老师,是热爱国家,忠诚于党的教育的教师。思政教育本身具有修正意识形态,提升道德修養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意识形态对学生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将思政教育纳入“双高计划”可以从提升教师意识形态水平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提升教师的意识形态水平,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其次从办学定位来看。“职教20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把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进行系统筹划;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科学引导并夯实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改革。青年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开好思政课,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国家教学标准,推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第三从加强党建方面看,思政教育涉及到顶层设计。加强对高职院校管理者的政治思想教育,提升意识形态水平,从政治思想高度和意识形态安全高度,加强对“关键少数”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双高建设”的应有之意。
三、思政教育纳入高职“双高计划”的顶层设计
要将思政教育纳入国家“双高”政策文件。应该说现今对思政内容已有所涉及。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然而两个文件有关思政的内容只停留在精神指导层面,缺乏量化性的指标要求,缺乏考核和审查的制度保障,相关要求缺乏硬性约束,也很难具有操作性。
建议要将思政教育明确纳入国家指导性文件中,并形成可操作、可落地、可考核、可量化的政策要求。除指导性文件以外,建议将思政教育内容纳入国家级、省级“双高计划”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中明确留出一个版块,从课程,人才,科研成果统计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此外从大思政入手,在“双高计划”专业建设各个子项目中增加课程思政项目进行单独考核,可考虑结合专业课的背景设立各项线上线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技能比赛,学生比赛、教师说课比赛,提高师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刘斌“双高计划”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J]现代教育管理·2019年第6期.
[2]潘海生.“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相类型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9-05-07(09)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省宁波 31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