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的高校第二课堂讲座的管理研究

2020-09-10 07:22杨建芳熊瑜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0年44期
关键词:学分制讲座高校

杨建芳 熊瑜

摘要:高校讲座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是丰富校园文化、传播知识思想的重要手段。但是现行第二课堂讲座鱼龙混珠,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对第二课堂讲座没有相应的管理规范。为促使第二课堂讲座能起到应有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调研深入了解第二课堂讲座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升第二课堂讲座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讲座;学分制;教学规划

大学生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通常是指在规定了教学计划的第一课程外所设置的,能够提高学生们综合素质,丰富其课余生活的一系列活动[1]。我国最早提出“第二课堂”概念的是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其在所著的《高等学校管理》(1983)中谈到,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以及有酬性的活动等等,就是所谓的“第二课堂”[2]。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在大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处理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关系,往往会出现熊掌和鱼翅皆不可得的糟糕情况。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都遇到过这种情形,有时候在第一课堂上出现大量学生旷课,究其原因是由于大量学生被学院或者相关组织者集中安排听讲座或者参加其他活动。而这种以牺牲第一课堂为代价第二课堂行为模式对老师的课堂掌控和学生的学习纪律产生极其负面作用,通常是得不偿失。

一、大学里开展讲座的意义

讲座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是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道靓丽风景。讲座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拓宽专业知识、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与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自从高校有了学术讲座这个重要的平台载体,大学生和讲座的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大家有了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4]。讲座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依旧存在与第一个课堂冲突等各类问题,本文就针对第二课堂中各种讲座与课堂教学出现的矛盾加以调研,并给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二、对现行第二课堂讲座进行的调查情况

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对高校各类讲座的认可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对本校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有效答卷数1273。其中男生占56.64%,女生占43.36%,大一学生52.47%,大二学生31.66%,大三学生11.78%,大四学生4.09%。发现第二课堂讲座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讲座开展数量过少,优劣不均。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学生并没有统一的渠道获取各种讲座信息,大部分学术讲座限于学院内部交流,没有起到以点带面传播性作用,这些导致学生可以参与的讲座数量过少。另一方面讲座本身优劣不均,不少报告者由于自身水平、报告方式等原因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术讲座一枝独秀,曲高和寡。对学校的讲座的类型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讲座都是学术类的,其占比接近79%,而学生高度关注的当前热门话题却不到20%。但是这些学科讲座跨度很大,尤其是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讲座一般不具有普适性。尤其抽调学生去听讲座或报告通常是批量抽调,而没有考虑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知识的相关性。这样既没有让知识得以有效传播,又耽误学生正常课堂教学。

(三)讲座未入教学规划,组织无序。教学大纲中没有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其中,造成第二课堂建设无序。在某高校课外教育管理办法中规定,讲座安排在第1~8学期进行,主要内容为:人文、科技、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和艺术等。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至少参加8次,方可获得1学分,由校团委负责实施。学校层面没有统一的第二课堂的规划,没有专门的经费、场所、设施设备的保障,更是没有专门的老师指导,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考评与奖励机制。

(四)被动安排聆听讲座,干扰教学。集中抽调学生听报告或者讲座一般是学院或者组织方行为,有时候还跟学生第一课堂上课时间有冲突。在调查中发现,被安排听讲座次数在3次以上的人员达到72%,而针对是否愿意牺牲第一课堂时间来听讲座的提问,表示不愿意的高达63%。

三、提升第二课堂讲座作用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增加讲座次数。主要从解决经费和报告人两个问题着手加大支持讲座开设力度。首先学校在预算中就纳入一定数量的经费,其次动员专业教师开设人文社科类讲座。专业教师可以将自身对人生的感悟,对时事的看法向学生进行积极正面宣讲。这样既可以动员本校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克服外聘专家经费过高的困难。

(二)丰富讲座类型,纳入学时考核。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开设讲座类型过于单一,而学生兴趣广泛,现实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是相关工作者必须予以重视。一方面需要丰富讲座类型和报告者提升自己的报告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把讲座计入学分,从制度上来保证学生参与听讲座报告的积极性。

(三)会后用心点评,讲座优胜劣汰。从一场讲座中学生究竟学到什么,有怎样的感悟应该是组织者及时关心的问题,因此对讲座进行会后评点非常有必要。通过调研发现有80.61%的学生愿意对自己感兴趣的讲座作出会后点评。因此,通过会后点评可以对讲座可以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四)合理安排时间,完善教学规划。学生经常以不感兴趣为借口使得听讲座流于形式。对于此问题,学校可以考虑将各种讲座纳入教务系统,提前几天在相关平台上公布讲座的内容、时间、报告人等相关信息,学生可以通过选课系统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为了避免跟第一课堂的冲突,讲座只对相应时间段没课的学生开放。从调研情况来看有61.47%的学生希望讲座在晚上举行,有45.07%的学生愿意在周末参加讲座,只有15.29%的学生接受正常上课时间听讲座。因此根据讲座内容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讲座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系统自动签到,纳入期末考核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讲座,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讲座从而起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通过增加讲座数量,丰富讲座类惯,纳入考核系统,要求学生对讲座进行会后评点以及完善教学规划等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有需要听讲座的自发力,对学生自身成长能有很好的提升;对于报告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自己思想成果得以传播,并得到及时反馈,甚至可以从反馈信息中寻求新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成就感;对于组织者而言,只需前期完善讲座录入教务系统,没必要再各个专业抽调学生听报告,避免学生被听讲座的现象,也能够实现高校举办各类讲座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盛楠.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第二课堂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智庫时代,2017,9:245-246.

[2]王晓如,贠大强.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85-88.

[3]裴一霏.“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校园讲座发展思路探析[J].大众文艺,2020.3:222-223.

[4]马绍文.高校学术讲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7,9:72,81.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YBJG201838)。

作者简介:杨建芳(1978-),女,浙江青田,讲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 杭州 310018)

猜你喜欢
学分制讲座高校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打个盹,记事牢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
书法基础讲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