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思考

2020-09-10 23:23黄蓉
学生学习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初中地理课堂愈发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文献与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本文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开始分析,提出了一些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使核心素养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并提出我国的教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领域,综合指标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学会、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018年初,《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公布,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被列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后,人们(尤其是初中地理老师)更加关注初中学段地理核心素养相关问题,初中地理是大部分学生科学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站,也是打下知识基础的地方,因而如何响应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行之有效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这俨然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1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2011年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初中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五大特征。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这四大核心素养不仅弥补了现有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其“三维目标”在质量表达和测评表现等方面的不足,而且充分体现了对育人目标的追求,对地理课程、课堂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从内容上看,我国初中地理主要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模块构成。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除了介绍有关“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外,主要围绕区域地理学展开。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区域认知”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征,并且,“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必然依托于区域地理平台和区域认知能力,并由此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2]。

2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创设真实情境 培养自觉学习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接触、思考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如昼夜变化、人口分布、植物生长、物产资源等。但是学生往往只是认识了这一现象,并没有仔细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只有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才能形成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的习惯[3]。如地球的自转,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是在实验室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昼夜现象,创设真实的昼夜情境,拨动地球仪转动,演示昼夜的更替,启发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了哪些地理意义,同时地球又在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地理意义又是什么。帮助学生运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运动,并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还可以延伸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样能体现学习的实用价值,突出“人地关系”的思想。

2.2设计关键指向问题 建构知识系统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思考是最重要的学习过程。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会学到一些错误的知识,而错误的认知可能会动摇整个学习系统,导致知识体系无法构架。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并进行改进。

例如在讲解青藏地区时,要抓住影响青藏地区的主导因素——高寒,进而分析本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农业生产条件,太阳光热资源,人口城市的分布等等,最终把握区域的地理特征。由此可见,区域特征时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的关键指向问题,抓住主导因素,归纳该区域的地理特征,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

2.3 借助信息化手段 探究创新性学习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为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营建良好氛围,新时代人才需要必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例如在进行《中国的水资源》的教学时,先提几个关于水资源的问题,什么是水资源,是所有江河湖海的水吗,中国目前的水资源总量,人均量与世界平均量的对比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中国的水资源概况”纪录片,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知识探究欲望,使地理教学更具科学性。在纪录片赏析结束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讲解整个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能源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对能源现状进行充实,探究创新性学习,既能高效落实教学内容又能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培養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顺利落实。

2.4 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地理学习评价机制

初中地理课堂落实“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能力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4]。在地图的学习中,先通过绘制学校平面图,了解地图的要素。然后绘制世界海陆分布地图,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图,重庆市主城区地图等不同比例尺的纸质地图,让学生尝试选择从学校到解放碑的路线,,并与百度地图对比,体会电子地图的优势。最后让学生在周末完成一次手机导航,并撰写实践报告,记录详细的操作步骤及遇到的问题。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实践能力又注重知识的积累,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3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对象是学生,作为地理教师,唯有从创新、精细、个性的角度去设计实施教学,学生才会从单纯的知识记忆中走出来,形成自身的智慧框架,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贴近生活,从学生经验出发开展相关活动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关键能力和品格。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基于学生自身的经验,从他们自身的经验出发,采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进行扩展。除从生活经验出发以外,老师应该定期开展地理真活动、真探究。并从中获得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核心素养要求。每次活动不一定都是大活动,但是一定要务实,从生活实际中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对地理有真正的認识和提升。

3.2教师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是教师教学的参考依据、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所以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要浅显易懂,只提供基础阅读不涉及原理。教师要灵活应用教材,不能受制于教材,根据教材基础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适当增加简单的原因解释,案例的选择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选择乡土地理贴近学生生活,或者选择时政热点,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3.4培养学生信息分辨能力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是学生受用终身的能力,然而初中生学习思想认知尚未成熟,互联网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容易为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侵害学生心理健康。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在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实践自主学习前,教育学生科学应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信息分辨能力,使学生可以科学合理利用这把“双刃剑”,同时达到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的,为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若想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教材,整合相关的教材资源,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框架,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为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奠定基础,加之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确保核心素养教育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达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综合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琴,杨洪,谌洪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与教学策略研究——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文本的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9(02):87-89.

[2]袁少民.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1):18-21.

[3]李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地理教育,2019(02):4-6.

[4]刘鹤.让地理实践力落地初中地理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0):36+39.

作者简介:黄蓉,女,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毕业,中学二级教师,现任职于重庆市茄子溪中学,曾获得大渡口区首届心动课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