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下应用技术大学金工实习的教学探索

2020-09-10 22:53刘兴国黄才贵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刘兴国 黄才贵

摘要:金工实习是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学生了解工业制造的基本方法,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重在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本文结合南宁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实践教学,分析金工实习当前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师资培训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思考意见,为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金工实习;教学探索;校企合作

0  引言

南宁学院2012年11月受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入选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2016年,“支持南宁学院建设全国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力争升格为南宁大学”列入了《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是南宁学院发展的新机遇。因而,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及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不同层次与深度的探索实践。本文基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目标,对《金工实习》教学进行探索与改革,为应用型本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好基础铺垫。

1  金工实习存在问题总结

通过对广西区内大部分高校进行走访调研,不难发现,“钳工、焊工、车工、铣工”等基本加工工种是工程实训中心开展金工实习的主要教学内容,重在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但伴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急需素质高且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而且需求还在不断增加,金工实习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动手方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金工实习内容安排不合理的,不同对象教学差异性开展明显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定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统筹拟定,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大纲通过报备后可以修订。但因各种资源短缺和条件的束缚,基本不会大更改。纵观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金工实习A类、金工实习B类两种课程仍然是工程实训中心当前采纳的设置模式,即分别是开展一周和开展二周时长的。金工实习A类主要针对非机械类的专业学生,金工实习B类主要是机械类、电控类的专业学生,一般开设的时间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通过对比2016版与2019版金工实习项目没有根据专业性质不同而差异对待。非机械类专业在还没有机械类相关基础课程开设情况下就安排进行实习,钳工实习就是“磨铁”,学生整体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为没有理论基础,所以学生动手操作受限,照搬实训老师的演示简单操作设备,根本没按图纸上的技术指标和工艺要求执行,整个实习过程缺乏思考和创新,接受金工训练只是为了走过场获相应成绩和学分,与南宁学院应用型技术大学建设目标是相违背的。

1.2 智能制造设备当摆设,传统“车铣”加工仍占主导

智能制造时代应尽可能多学习些先进制造技术,可是通过对兄弟院校的调研,同时考究了我校工程实训中心当前金工实习执行情况,发现金工实习由于受设备资源欠缺、实训实习场地有限、实习时间赶、学生人数及班级多等因素制约,大部分院校的只能采取实习内容固定且相对单一的金工实习培养模式,主要以传统的钳工、车铣加工工艺为主。舍弃了先进制造技术引领,偏离了复合型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1.3 工匠能人请进来教少,青年骨干走出去学不多

当前,师资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束缚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虽然,多数高校通过财力和优待政策扶持,引进了一批年轻教师或实训教师,因为没有融入社会大环境洗礼,学生时期的他们实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不强。从高校到高校虽然说角色变了,但底子薄、功底弱暴露出他们缺乏企业锻炼经验。与此同时,科研高水准、工作严要求,兑现的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是大多数高校存在事实,导致教师懂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欠缺却不愿意参加企业顶岗或其他社会实践,出现老师所授知识早就被淘汰,先进制造技术没能引入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不熟练,理论讲得含糊,动手能力弱,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胜任岗位需求。

1.4 教学管理不灵活,服务意识淡薄

工程实训中心没有出台灵活的管理制度服务于其他教学单位,没有实习安排时没能对实训中心进行全天候开发,提供平台,创造机会服务师生。即使有教学安排,部门管理服务水平低、担当意识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认为条件配备不足、人员安排欠政策支持等问题的影响,是部门无力改变的客观现实而放任不管,导致教学效果与质量严重受到影响,而且实训中心并不能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寻找新途径,积极转换思路,寻求解决办法。

2  金工实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多年的教学经历,结合南宁学院转型升级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规划,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2.1 营造好环境力推校企合作,整合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与企业合作是地方性应用型技术大学培养学生与老师必不可少方式之一,只有深入地进行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与企业需要的人才,若脱离企业和行业,所培養出的人才必将背离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可以依托现有资源,积极拓展横向合作,建立“一校两站双基地”。即以南宁学院人才培养为核心,在学校工程实训中心建立“工程师工作站”,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互兼互聘”,企业员工通过“工程师工作站”制度在中心给学生上课,把岗位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企业文化等传授给学生,让实训中心无缝对接企业。教师定期轮岗到企业“教师工作站”学习企业最新知识的应用和技能,帮助企业员工,和企业一起进行技术开发。双基地是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双基地即能共同培养学生,同时也能培养企业员工。校内实训基地即可以给学生正常上实训课程,还可以承担企业员工的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充当多重角色:教师学习场所、教师培训企业员工的场所、教师技术研发场所、学生见习场所、学生顶岗实习场所等。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主要体现在将单一且固定的教学内容置换为“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或“企业生产项目”的再设计,且根据企业对产品的要求设计加工工艺,生产产品。此模式的推进实施,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亲身经历和体验,且能让教师不断优化业务能力。

2.2 锤炼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合理整合,调整教学安排

教学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技能的培养,基本是靠课程来支撑,在课堂上实现。课程体系能充分体现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课程体系是人才培训方案的主心骨。所建设的课程体系要求精益求精,细致入微,从企业和行业中来,所培养的人才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因而,工程实训中心可以根据课程体系,整合人才培养方案。为实现工程实训中心资源的最佳整合,可以采用实习时间完全开放、必修环节与选修环节相结合的教学安排模式。其中,必修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意识而必须开设的内容,如机械加工的基本内容,主要以课内讲授与操作练习等形式开展;选修环节是培养学生兴趣与知识拓展而开设的内容,如3D打印等,主要以多媒体授课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开设。

2.3 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养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应用技术大学教育而言,师资比设备更重要,师资的培养和建设也比设备更难,要有长期的规划和培养。好的老师是好的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为此,南宁学院在应用型技术大学建设中,相继出台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政策,结合工程实训中心金工实习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3.1 强推校企合作,严抓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推合作让教育者投身企业体验实际生产过程,充实了实践视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各项合作全面开展,深化合作有利于金工实习教学方法、内容和思路的改革,在实践中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实践能力。同时解决合作企业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对技术瓶颈项目进行攻克,转化成果和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

2.3.2 多请工匠能人进来教,多派青年骨干走出去学

根据政策执行“以老带新”制度,结合中心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教师到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广西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等单位或高校进行短期顶岗或培训,教师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为金工实习教学活动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4 放活教学管理工作,增强服务意识

要促进管理效果的最大化,高效管理强调服务是管理的本质,必须在不断完善服务的过程中拓展理念,体现创新。为最大化地服务全校师生,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开展金工实习活动,工程实训中心依托金工实习教学安排,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2.4.1 “勤工助学岗服务”模式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金工实习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防不胜防,必须加强监管。为此,工程实训中心采取“勤工助学岗服务”模式,保障学生实操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所谓“勤工助学岗服务”模式,即按照实训技能要求,工程实训中心从大三、大四机械类专业中选用优秀且能胜任岗位的勤工助学者,在他们不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在工程实训中心从事管理服务和学生实操指导服务。

2.4.2 “机械创新协会助管”模式

工程训练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此,结合学生的能力及兴趣,工程实训中心全方位考核学生工程训练实习过程,依托机械创新协会组建兴趣小组,以真实项目开展实践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可作为学生竞赛项目及毕业设计、教师申报课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为开放实验室项目提供佐证。

3  结论

地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目标是服务区域及行业,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因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金工实习课程,其教學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只有遵守规律、顺应趋势,总结教学成功经验,教学培养模式才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谢娟娟,罗刘敏.转型发展下金工实习教学的探索[J].科技风,2015(23):219.

[2]魏宏波,郭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2):133-135,147.

[3]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3013-11.

作者简介:刘兴国(1985-),男,广西东兰人,讲师,工程师,电工高级技师,在职研究生,南宁学院,研究方向为机械自动化。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