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生活,宅出新高度

2020-09-10 07:22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0年6期
关键词:苏式苏州人宅家

吴婧茸

2020年行进到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被一场“疫情”按下了慢进键。“宅家”成了无奈,也成了无数人在无奈中寻找乐趣的新生活情景。对于宅家不宅心的苏州人来说,在其背后,更能道出那悠然自得的生活美学。

自娱自乐是与生俱来的本事

要说起“苏式宅家”,那就要先读读那来自200年多前的绝美情书。

芸娘偷偷藏起一碗粥在自己的闺房里,和丫鬟阿妈们谎称粥已吃尽,却暗暗为沈复藏起暖粥和小菜。简单的一碗白粥却开始了他们的爱情。

寻常的一粥一饭、一浆一洗堆积起来庸常琐碎的家庭生活,但他们却过得风花雪月,“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远游”,这便是《浮生六记》中舒适典雅的“苏式宅生活”。

有趣的灵魂,就是善于在柴米油盐中发现时宜,当平静的生活,注入有爱有趣的养分,日子也不单调。

这些年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趋向大同,很多人自然不再像过去那样慢笃笃、低调且讲究了。这次全体宅家的时刻,倒是给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真成烟火神仙。”要知道苏州人的生活从来不是被外在物质条件所束缚的,一花一叶,皆有诗意。

一场疫情,让全部的苏州人都在家开始了宅生活。从一开始不习惯的被动接受,成天叫嚷着无聊,但后来主动创造美好生活。不得不说,我们苏州人骨子里是爱生活的。毕竟大饼夹油条,咱苏州人就能吃出五件子的味道,自娱自乐是苏州人与生俱来的本事。

打开朋友圈,一道道精致美食、一幅幅传神图画、一件件精美手工、一次次阅读打卡、一盆盆风雅的植物盆景,更有人重新捡起以往的民俗爱好捏泥人、做针绣……是的,苏州人就是地道的“生活家”,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可能没有比苏州人更为深刻的,每一个宅家的瞬间,都有着透彻的体悟与解读,这就是基于苏州人无懈可击的日常生活方程式。

浓浓的苏式生活又回来了

过年在家,发现妈妈重新晒出了香肠、在厨房做起了熏鱼蛋饺;爸爸重拾毛笔,挥舞着在写字台上写起了春联……这些场景似乎好多年都没有看见了,因为一场疫情,浓郁的居家氛围“回归”了。

苏式生活,本就该一年四季乐趣不断。每一个节气,每个大小节日,苏州的民俗传统都能发现乐趣所在,苏州传统的节令习俗非常丰富,尤其是年俗,持续时间长、文化气息浓,从腊八到元宵,若是真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按部就班地去做,那一个月在家里都安排得忙不过来。

洗年货、晒年货、做年货;量体裁衣,自己动手做新衣服;干干净净过新年,年中前后彻底打扫卫生,拆洗被褥、床单,用鸡毛掸帚捆在竹竿上“掸尘”;还有写对联、剪窗花,挂灯笼……这些带着强烈文化色彩的年俗,赋予“年”隆重的仪式感。

回过头想想,这些年来,我们身边的仪式是不是很多被一一破除了?“过年难得假期,出去玩啊,没必要陪父母了。”“平时下班就回家了,一直在苏州,过年就要去巴厘岛!”世易时移,我们的年味、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味,许多节令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假日经济涨了,而文化韵味“瘦身”了。

因为缺乏必要的仪式感,似乎生命中一些特别的瞬间就这样被错过了,苏州人心里似乎也少了一份奔向新年的活力与希望。没有这些仪式感,我们度过的每一天也就没啥两样了。而2020年的开头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这一切,没有了人挤人的景点,没有了车都停不到的综合体,在宅家的日子里,那些关于年的仪式感回来了。

城市发展,“秀外”更要“慧中”

正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苏州日报》十佳通讯员罗宁凡所说,那些天疫情下的宅生活,浓缩了我们的苏式“慢生活”。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慢生活的苏州。

“这种生活仿佛是我小时候经历过的。每天早晨认真地烧早饭,饭后晨读一会,或者練练身体……再笃悠悠地一边拣菜一边‘嚼白趣’(闲聊),把要烧的、焖的、笃的各种菜肴生胚分开理清洗净,然后按序操作。其间,还穿插做一些其它家务,如洗衣服、扫地之类。中午和‘饭客人’一起吃中饭,接下来漫长的午后时光里孩子睡午觉,妇女做针线,男人们打理院里的花卉盆景……悠闲得很。”

罗宁凡笑着说:“三点钟敲过,大人们弄些点心给孩子‘垫饥’,然后开始烧煮忙‘夜市’了,晚饭时咪点小酒,着实‘小乐恵’。晚饭后大家在家听会评弹,年轻人看看小说等闲书。这就是我的印象中传统的苏式宅生活,虽简单却不单调,是一种绝佳的怡情养生生活方式。”

苏州的变化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的苏州早已是一个大都市,而长大的同时,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同样也变得越来越快。抗疫让我们宅家期间,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自己,思考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化的生活,“秀外”更要“慧中”。

宅家的这些日子中,早上不再是急冲冲往自己胃里塞一块饼干或是面包,而是放慢脚步,定定心心,给自己做一碗苏式面,或者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泡饭;再泡上一杯茶,缓缓理一下思绪,打开一本书浮游其中;茶余饭后和家人一起聊聊天,给孩子讲讲属于苏州的故事……

苏州人嘛,本就不应该让自己活得太累。此刻的城市少了喧嚣、少了浮躁,却多一分静气、多一分秩序。一个有静气的城市,才能承载历史的厚重,孕育出经久不衰的文化。

恋家时光,少不了该有的苏州腔调

苏州的“绣皇”沈德龙说,“苏式生活中包含着生命的呼吸吐纳,苏州人很精致,苏州人很在乎自己的生活,在乎自己生活的感受。”

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苏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王稼句说,“同样是吃面,我们苏州人不止要求吃饱,还要吃好,吃出文化来,同样是鱼,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烹调方法,让不同的鱼烧出各自的真味来,不但讲究香和味,也讲究色和形,这就是烹饪的艺术。大厨们做一道菜,前后要用不少时间,而食客吃一顿饭,也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草草了事,食不知味,那就不是苏式生活。”

爱自在、要腔调、懂生活、重品质,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是抓住了苏州人的生活。说起对生活仪式感和精致感的追求,即使在疫情期间,苏州人也是不服输的。即使在每天的线上选菜抢购,视频会议,线下的洗烧晾晒,哄娃收纳后,依旧要一身真丝睡衣,慵懒地配上一杯红酒,观看上一场居家电影,欣赏一遍艺术家作品,才对得起自己悠哉的一天。

其实苏州人是很恋家的,特恋家的那种。小桥流水的慢节奏根植在心中,就连平日里晚高峰的时间都比其他城市提早了半小时,出现在五点半。因为早点回家“吃夜饭”,才是苏州人的正经事。说到底,这次疫情下的宅生活和苏式“惬意”倒是遇得精彩,撞得开怀的。

平日里领略了世界灿烂盛大的苏州市民们,在这个漫长的宅家期间也没闲着。因为苏州的一些图书馆应对此次疫情早早地开放了“线上读书”活动,只要登录图书馆官网,官微,或是下载“书香苏州”APP,在家就可以查论文、查期刊,看图书原文,更有名家讲座视频,你会发现家里就有座“诚品书店”。而苏州博物馆更是推出了线上特展导览,只要关注苏州博物馆官微,即使这身体出不去,依然可以线上一起漫步“云”端,在VR全景、真人语音导览中畅游苏州博物馆。

爱画展的小伙伴们眼睛一样可以得到滋养,由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众志成城,丹青有爱”苏州画家抗击疫情线上主题展在这个假期里带来了大家们的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粉画、素描、速写、漫画等,向阻击在抗“疫”一线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眼睛舒服了,耳朵也一样适宜,那些苏州人钟爱的昆曲和评弹,苏州广播频道也为大家准备好了精彩纷呈的吴侬软语,在家一样可以感受一把姑苏的柔情与雅致。

世界确实灿烂盛大,但家中一样繁花盛开。回家,是最美好的事情。宅家,吃饭、吃茶、赏花、绘画、吟诗、看戏、听曲……这无处不在的腔调,就是苏州人精致宅生活的缩影。带上苏式美学,领略其中生活的万般佳妙吧!

猜你喜欢
苏式苏州人宅家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宅家”10年没问题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即将开启!独墅湖边的“新苏式”工作
足不出户的日子,制定宅家拍摄计划
晴晴的宅家日记
宅家上网课二三事
明代苏式家具设计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