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与应对

2020-09-10 16:23钱惠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事件传播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准入门槛更低,信息发布渠道更加广阔,发布速度也更加快。与此同时,网络谣言的快速产生与传播也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因此,如何有效防控网络谣言是当下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基于“双黄连”事件,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谣言;“双黄连”事件;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147-01

谣言是对有关人和相关事物信息的一种模糊甚至错误的传播,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卡普费雷指出,早在文字出现之前,谣言就已通过人们口耳相传而形成,大众媒介的出现未能消灭谣言,它只是使谣言更加专业化而已。[1]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谣言成为新的一种谣言表现形式,危害个人,也危害国家。

一、“双黄连”事件回顾

2020年1月31日晚上,新华视点发出“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篇新闻报道后,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转发,引起网民热议。该消息也立刻成为当晚的微博热搜,有关双黄连的信息更是传遍各大社交平台。

不少人看到消息后,立即加入疯抢双黄连的大军中,一夜之间,双黄连售空,就连双黄连月饼以及其他和双黄连有关的产品都遭到哄抢。

事件发生后,当夜就有媒体人员对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进行采访,相关人士强调:“抑制作用”只是初步发现,对新冠肺炎病人效果到底如何,还要做大量的实验。2月1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开始辟谣: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不可盲目购买和自行服用双黄连。随着越来越多的官方媒体和中医人士的辟谣,双黄连一夜之间成为最大的闹剧。

二、“双黄连”事件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

(一)主流媒体“把关人”的缺位

1950年,著名传播学者怀特明确提出“把关人”模式。该模式提出,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从中传达新闻,而受众获得的新闻只是从众多新闻素材中挑选出的少数内容。[2]

当今,传统媒体紧跟新媒体进程,纷纷开通微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这些主流媒体的报道在公众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主流媒体更需要担当好“把关人”的责任。

在“双黄连”事件中,当“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发出后,各大媒体纷纷转发,但没有考虑其真实性。及时是新闻基本要求之一,但是过于看重新闻的时效性会导致新闻真实性的降低。主流媒体“把关人”的缺位,在发布“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则消息时,没有对“抑制”二字作进一步解释,更没有在该消息上对于购买问题上做出同步的呼吁和引导,从而造成公众疯抢双黄连和第二天辟谣打脸的后果。

(二)疫情敏感期,公众对此类消息的渴求,更加选择性理解信息

疫情初期,不断增加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数,使公众处于极为敏感和焦虑的心态中。因此,当权威性媒体发布相关信息时,公众会毫不怀疑信息的真实性。再加上处于疫情的敏感期,公众非常期待此类消息的发出,而对于新闻消息中的“抑制”二字,只能在線上交流的普通公众自然不会仔细去推敲,更没有能力去质疑。公众的倾向性心态更会将此条信息选择性解读为“双黄连可以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最终导致误读的信息在网络上呈现爆炸式传播。

(三)新媒体时代下谣言呈“病毒式”传播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发展让谣言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为谣言的“病毒式”传播提供了温床。微博热搜使其新闻性极强,处于热搜榜的话题,都会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高度关注。而由于微信、QQ极强的社交性质,转发的信息更容易获得信赖,因此接收信息的人往往会再次转发,从而使信息呈现“病毒式”传播。[3]

“双黄连”事件中,首先将该谣言推向风口浪尖的是微博热搜,极强的新闻性加上官方媒体的转发,使疫情期间只能宅在家线上交流的公众纷纷转发,瞬间引爆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与此同时,先购买到双黄连的人会在朋友圈发布“终于买到”等字眼,再次加剧公众的急迫感和紧张感。信源极高的可信度和社交平台的传播,网络谣言在无成本的条件下呈现出暴增的趋势。

(四)炒作陷阱

炒作陷阱是指一些个体或企业对自身的夸大,企业的软文,以及营销公司或营销人员出于炒作目的制造的假新闻,都有可能导致媒体发布的信息不真实。[4]

“双黄连”事件发生后,南方周末发布《“神药”炒上天,股东忙减持》一文,文中指出,在“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爆出后,开市当天的太龙药业封板涨停。而当晚,公司二股东吴澜就开始减持。再根据刘松山的解析,可猜测疫情期间,发布这种含糊不清的消息,其实不能完全排除相关企业炒作的嫌疑。

针对“双黄连”事件,我们不能断定就是炒作,但是面对网络谣言,炒作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陷阱。

三、“双黄连”事件网络谣言的应对措施

(一)主流媒体做好“把关人”,规范报道过程

双黄连信息满足公众疫情期间的渴求,但是不严谨的信息演变成谣言,将会使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遭受巨大的挑战,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核实内容。新媒体时代,时效性和真实性都要兼顾,更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和职业道德;要增强新闻专业能力,增强新闻真实性的辨识能力。[5]探求事件真相,对所发信息要认真核实,及时发表客观准确的观点,给公众权威可信的信息。

2.加强对信息的“把关”。网络传播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的把关机制,但是把关仍然存在和需要。信息生产和发布环节的把关,核心人物是专业媒体,需要时刻做好“把关人”的任务,作出正确的判断。

3.明确新闻来源,加强引导。新闻信息很多是特定语境下的信息,不同语境下有不一样的含义。主流媒体在发布相关信息时需要明确相关来源和语境,对敏感时期的信息要增加必要的信息引导,同时对“专家称”这一类字眼的编写更要谨慎,从而降低对公众的误导。

(二)公众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理性辨别网络信息

新媒体时代,繁多难辨的网络信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有提高公众自身的媒介素养,不断增强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预防谣言的的产生和传播。公众不要盲目轻信和转发,更不要从众随大流。对于繁多的网络信息,一定要保持清醒,要有自我的理智思考和判断,大胆质疑,并向相关部门及时咨询和反馈。

(三)政府要加强立法,提升信息透明度

1.加强立法,建立规范的网络谣言管理体系。新媒体时代,网络环境更具虚拟性,网络谣言成为网络环境中的“雾霾”,让公众看不清事情的真相。“谣言止于法律”,政府需要对相关媒体、企业以及个人加强约束,维护网络环境,促进良好的网络秩序的形成。

2.多渠道发布信息,提升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在特殊敏感时期,政府要重视和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问题。对相关专业问题,要多渠道传播专业解答,及时互动,稳定公众情绪,成为公众信赖的坚强后盾。

四、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也随之而来。谣言猛如虎,尤其在特殊敏感时期,任何一条信息的发出都会受到不同寻常的关注。要想让真相及时有效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就需要媒体把好每一条新闻信息的关卡,为社会舆论指出正确的方向;也需要每一个公众不信谣、不传谣,相信国家,不慌乱;更需要政府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立法整治,做好人民的“公仆”,成为公众信赖的依靠。我们坚信,媒体、政府和公众心向一处,积极应对,网络谣言一定会止于科学和理性,网络环境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卡普费雷(法).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M].郑若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3-29.

[2]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59.

[3] 祁鹏程,赵璐.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6):88-89.

[4]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54-155.

[5] 淡庆.浅析突發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产生与治理——以“公交车坠江事假”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7):40-42.

作者简介:钱惠敏(1999—),女,安徽巢湖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7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事件传播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搭车”现象探析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