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享发展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2020-09-10 07:22任延欧阳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共享发展共享

任延 欧阳霞

摘 要: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尔后,共享发展理念又被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中。共享发展理念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并继承了十八大之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享观。同时,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需要从共享的主体、共享的客体、共享的实现、共享的过程这四个维度入手。共享发展理念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共享;共享发展;共享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026-03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共享发展理念习近平推进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阶段性研究成果(YC2019-S282)

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体现,指明了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将包括共享在内的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充分彰显了共享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深刻分析和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源流、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对我们今后更好地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源流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根基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遵循和回应。马克思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眼中“抽象的个人”加以否定,并强调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创造了物质生活本身,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为人民群众共同享有社会财富提供了可能,而这种能否转变为现实则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民群众与社会财富的异化现象。在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资产阶级社会里,工人沦为劳动力商品并被资本家无情地压榨,工人与自己的劳动及其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创造的社会财富却不能为自己所公平享有,资本家的贪婪富有和工人的贫乏穷困的鲜明对比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因此,马克思号召广大无产阶级发动起来,通过无产阶级运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种运动要“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1]。

(二)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享观是共享发展理念的主要来源

党的十八大之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许多關于共享的论述,这些观点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3]。从此可以看出,在毛泽东思想中已经蕴含着人民共享成果的意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指出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这与共享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提出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为拓展共享的内容提供了参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共享的主体扩展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并将共享的内容拓宽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把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二是全面共享,三是共建共享,四是渐进共享”[5]。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涵义,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

(一)共享的主体:全民共享

共享是人人共享、全民共享,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从横向来看,共享的主体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内的世界人民。对内,社会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让全体人民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打破性别、民族、城乡、地域、行业、阶层的限制,使全体中国人民都平等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平等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平等享有同伟大祖国一起发展与进步的机会。对外,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理念不仅追求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而且追求世界人民的共同发展。中国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追求世界互惠互利、共赢共享。从纵向来看,共享的主体包括当代人民和后代子孙。社会发展成果的分配不仅要考虑当代人民,还要考虑后代人民。我们不能以牺牲后代子孙共享的权利来维持当代人的共享,而应该坚持代际公平原则,实现共享的永续发展。

(二)共享的客体:全面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6]。共享的客体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面的社会发展成果。在经济层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做大“蛋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在政治层面,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各项合法权益,确保人人都有平等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机会与权利。在文化层面,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创造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在社会层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机会公平,注重普惠性民生建设。在生态层面,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共享美好环境。

(三)共享的实现:共建共享

共享的实现要以全体人民的共建为基础,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主体作用。共建与共享是辩证统一的,既在共建中共享,又在共享中共建。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共建就难谈共享。共建要求全体人民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与能力,共同为实现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共享是共建的动力和目标,只有实现共享,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使全体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才能更好地共建。所以说,共享发展并不是坐享其成,也不是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而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享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因此,全体人民都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积极奉献,共同埋下共享的种子,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

(四)共享的过程:渐进共享

唯物辩证法坚持质量互变规律,坚持发展是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共享发展其实也蕴藏着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共享。渐进共享是指共享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7]。共享发展是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不均衡到均衡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因此,坚持共享发展,我们既要尽力而为,保持积极向上的奋斗姿态,也要脚踏实地,做到量力而行,绝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无所作为。我们要坚持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绝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从顶层设计实现共享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实践路径,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地贯彻和执行,一步接着一步走,一茬接着一茬干,循序渐进地实现更高层次的共享。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追寻

(一)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在人民,党所需要的力量源泉也在人民。中国共产党今天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切实保障好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才能得到夯实。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就是党内腐败问题严重,人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矛盾问题加剧。中国共产党要想长期执政,夯实执政根基,就必须有效解决有违社会公平正义、有损党的威信的重大问题。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鲜明的问题导向,以民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不断赢得人民对党的信任、支持与拥护,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二)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也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共享发展理念必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我们要建成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小康,是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小康,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让广大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使社会发展更加公平,要着力补齐短板,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共享发展,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农村脱贫攻坚第一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我国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0.6%,有力推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8]。共享发展理念不仅致力于带领中国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指向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彰显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的大局眼光和高度负责的大国情怀。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力图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积极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新体系与新格局,为实现全人类的共享发展与繁荣贡献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4.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31.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2.

[5]马占魁.准确理解和把握共享發展理念的深刻内涵[N].光明日报,2016-06-19(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0.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4.

[8]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4-06-29(2).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共享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褪色的“共享”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