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芹
摘要:在生豬养殖领域中,保育猪的养殖十分关键,在科学的养殖技术下,可以通过保育猪实现猪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增加养殖效益,尤其是近年来规模化养殖模式得到广泛利用,更加需要加强养殖管理,以此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本文从保育猪养殖技术的重要价值入手,并分析规模化养殖场保育猪养殖技术,希望对生猪养殖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保育猪主要是指新出生断奶仔猪,该阶段生猪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但同时也容易受到病害影响,所以如何提升保育猪成活率和减少养殖成本,成为广大养殖户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规模化养殖的背景下,生猪养殖密度较以往增加,如果管理不当将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影响后期生长。
一、保育猪养殖技术的重要价值
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中,要求广大养殖户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为保育猪提供充足的营养,使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良好发育。对于保育猪的养殖来说,关键是在喂食过程中提供利于其消化的饲料,并且关注免疫注射,以此避免常见保育猪疫病出现。当前诸多规模化养殖场在饲养保育猪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其出栏速度采取断奶养殖方法,加之养殖场的饲养方式与养殖环境存在一定差异,这一措施也容易导致应急反应出现。所以要求养殖户根据保育猪长势合理调节饲料喂食,加强养殖观察,随着保育猪适应新环境即可保证进食量,避免出栏时间延后,达到良好养殖效益。
二、规模化养殖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一)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控制圈舍内温度。在保育猪转入保育舍之后,技术人员要将温度控制在30℃之内,之后每周温度下调2℃,长期将温度控制在24℃左右。尤其是在冬春时节必须做好保温管理,尽量减少电加热板、红外线保温灯的使用,同时也要减少煤炭的使用,避免毒害气体在建设内大量存积。
其次,控制养殖密度。一般来说保育猪养殖密度为0.3-0.4m2/头,如果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保育猪接触频率增加,一方面由于争斗、咬伤容易传播病害,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毒害气体增加疫病传播风险[1]。
再次,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在规模化养殖场的过程中保育舍不仅需要做好保温工作,同时也需要经常开启门窗,让圈舍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毒害气体及时排出,避免损害保育猪的呼吸道黏膜。一般在保育舍需要安装排风设施,尤其是在北方冬季需要平衡通风换气和保温之间的关系。
第四,加强分群管理。在保育猪分群管理过程中,要本着同窝同圈的原则,技术人员需要将体重较轻的仔猪单独挑出,确保一批仔猪体重基本接近,通过该措施可以为后期统一进行饲料喂养提供便利,也有利于对体质较弱的保育猪进行细致管理,减少因撕咬和争斗影响长势的情况,完成分群之后需要技术人员培养保育猪定时饮水、进食、排便的习惯,以此逐渐提升自身体质,最终安全度过保育阶段。
最后,加强卫生控制工作。养殖户需要保证每天打扫2-3次,减少采用水冲的方式清理粪便,将圈舍相对湿度控制在70%,并且严格按照流程消毒,以此切断病菌传播路径,通常每三天需要进行一次消毒,主要是对圈舍内的粪污和杂物清除,之后利用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对圈舍、食槽消毒,药物主要为过氧乙酸溶液,也可以在圈舍出入口铺洒生石灰[2]。
(二)加强喂食管理
首先,严把饲料质量。关在保育猪的生长期间,必须保证饲料养分合理,如果饲料营养成分不足,将严重影响保育猪生长以及猪肉品质,尤其是要避免喂食发霉、腐烂的饲料,一旦喂食将导致保育猪食欲下降、发生腹泻,甚至死亡。因此,要求养殖户对饲料采购严格管理,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仔猪数量科学制定饲料采购方案,避免由于长期存放或者潮湿、虫蛀等因素影响仔猪进食。
其次,加强饮水管理。在保育猪的生长过程中,养殖户需要保证清洁水源的供给,如果水源不洁净将会导致保育猪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不利于养分吸收,为此需要尽量为保育猪提供温水,尤其是在冬天要避免保育猪长期饮用冷水,通过合理控制水温,能够保证保育猪的精神状态。在提供饮水的同时,也需要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以此促进保育猪在断奶后期快速恢复免疫力[3]。
最后,加强营养管理。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养分补充可以显著提升出来率,反之如果营养补给不足会导致保育猪长势缓慢、免疫力下降,影响出栏,为此养殖户需要在该阶段重视营养补充,根据不同日龄的保育猪提供不同的喂食方案,保证养分平衡,比如在饲料配比过程中适量添加维生素溶液、植物蛋白、纤维素、鸡蛋、全脂奶粉、葡萄糖。需要指出的是,在饲料配比过程中要对豆粕等比例严格控制,一般不得超过20%,否则将造成仔猪出现腹泻问题。如果保育猪存在肠道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抑菌促生长剂。整体看来,科学的喂食方式有利于提升饲料转化率,避免营养物质浪费。
(三)做好疾病防控
首先,重视生猪疫病防控。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如果猪场发生疫病,会由于养殖密度因素而快速大范围传播,为此要求养殖户做好生猪免疫接种工作,尤其是对于保育猪来说,通过提前接种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传染性疾病发生,一般使用大复方类药物进行群体免疫。与此同时,使用抗菌类药物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仔猪免疫系统的影响,常见疾病包括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猪瘟、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猪瘟为例,养殖户需要对病猪接种脾淋苗;对于嗜血杆菌病,需要接种阿莫西林+双头包或者氟苯尼考,此外,在母猪生产之前可注射k88疫苗,对于出生仔猪同样可以注射该疫苗,有效预防仔猪黄百痢,在仔猪出生25日零之后需要接种蓝耳病疫苗,要求规模化养殖场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病症制定出科学免疫流程,并且建立免疫档案。
其次,重视生猪疫病治疗。在日常养殖中,要求养殖户对仔猪的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密切观察,尽早判定疫病类型,以猪瘟为例,如果发现该疫情首先需要采取隔离措施,之后技术人员需要使用猪瘟血清联合青霉素、链霉素、氟氧沙星治疗,对母猪和保育猪也需要使用猪瘟疫苗进行免疫。一般母猪剂量为5头份/头、仔猪使用剂量为2头份/头,需要指出的是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必须更换针头,以此避免交叉感染问题出现,如果仔猪病情较重,需要采取扑杀措施并作无害化处理,彻底进行圈舍消毒,以此切断传染源[4]。
最后,加强药物保健。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如果猪场发生传染性疫情将导致严重后果,为此需要在重视日常养殖管理的过程中切实做好保健措施,以此提升保育猪的免疫力,为此要求技术人员把药物保健工作落实到位,分析不同生猪疫病的发生规律与猪场实际有效结合,提前使用药物防控,比如在日常养殖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或者矿物质。技术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也需要做好建设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以此最大程度降低疫病发生几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养殖场必须对保育猪养殖加以重视,要求广大养殖户分析猪群数量,加强饲料管理以及卫生管理,做好疾病防控,以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何丽丽.试论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5(25):66.
[2]杨保松.基于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0,24(14):102.
[3]各修俊.试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22):208.
[4]孙海丽.关于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