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编辑力的倍增器

2020-09-10 07:23冯永平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合作

摘 要:编辑工作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但编辑,尤其是期刊编辑乃至新媒体编辑,只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不够,因为在行业细分又细化的今天,更需要合作精神的加持。只有团结合作,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才能尽一人之力,举众人所长,成就事情和事业。

关键词:合作;期刊编辑;编辑力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186-02

一、合作符合期刊工作的属性和要求

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更加重视从业人员的团结合作精神。强调合作精神不但是为人素质、职业素质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从未缺失的重要一环。这是因为在社会分工越加细化的今天,依靠个体的力量很难再有更大的作为。尤其是期刊社,因为共同的工作任务需要,一本或几本杂志,仅就编辑来说,往往需要不同的人员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主体性,承担不同的栏目任务,把不同的思想风格和语言特色文章统构成形散神不散,既有个性又符合办刊宗旨,目标任务一致的刊物。并且还需要策划、宣传、发行,以及办公室、财务室等部门的通力协作。所以我们强调,编辑者、出版者,亦是修养者。有学者认为:“要求编辑人员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既是学报编辑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编辑出版高质量学报的主观要求。这是因为在编辑活动的实践中,编辑人员总是从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文化知识水平等方面出发,认识选择编辑客体并进行理论思考。而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必须要求编辑的个人立场、观点及其选择结果与学报整体目标相一致,要与学报整体利益相一致。”[1]

强调合作意识,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符,要求遵守集体规则,体现在学报编辑的身上,也体现在期刊编辑等人的身上。一本期刊的编辑出版,离不开前期选题策划、中期组稿安排和稿件编辑修改,乃至后期的审读、制作、排版、校对,以至印刷成书发行。从策划到出版发行送达读者手里,每个环节都需要不同的人来操持,涉及的环节之多比图书编辑工作工程更为复杂,需要集体的合作力量,既按出版计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更要精心合作,及时沟通,及时调整,达到既独立编辑,又注意微调,步调一致,才能使精美的杂志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一系列编辑出版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拖延和疏漏,每个编辑主体都需在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勤于沟通交流,善于接纳倾听,甚至在出版之后还要勇于接受读者质疑,虚怀若谷,听得进领导和同人的不同意见,经得起指责。这说的都是工作流程,其实哪一项不是为人之道、为人之德?马克思有一个观点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社会,个人不能存在和发展,人的社会性需要只有通过人际关系才能获得满足。”[2]期刊编辑尤其如此。

二、合作是办刊主旨统一性的要求

每个编辑个体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处于一个期刊集体中,而期刊的出版属性必然要求不同编辑的不同社会属性归于同一出版属性之中,各人的主体特色必然要归服于出版宗旨,以构成共同完成编辑实践的基本物,达成出版物——期刊的顺利出版。可以说,尤其是期刊,其优秀与否,其顺利出版过程,无不是编辑创造性劳动成果,更是集体合作的结果,是多重复杂的各种关系的联结与组合。孤立的编辑个体无法完成对客体即加工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顺利改造。如果阻断编辑个体与其他合作者的联系,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的链条就会断裂开来。图书编辑、报纸编辑、新闻记者,乃至更多精神文化產品的创造者和改造者均是如此。换句话说,期刊编辑的合作属性虽然不像链条那样有具象性,断一环而整条链条哗然落地,但它却是个人主体行为施用于诸多其他个体主体行为中,通过共同完成出版物最后呈现出来。编辑的过程在出版物出版之前,大多具有隐形性质,处处影响编辑工作的进行。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是,有的编辑有好的构思,策划了好的选题,但合作不顺,在整个编辑出版环节中达不到优化组合,结果本来优秀的创意设计难以以最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形式呈现给读者。这个遗憾在出版界和其他行业也是屡见不鲜。

有人常说,现在是个倍加孤独的时代。孤独在哪里呢?传播媒介的发达,人们依靠智能手机和电脑便可人机对话,不论认识的还是不熟悉的,都可以在虚拟世界成为好友,聊天交流,传递情思感觉也不必非要面对面,一部手机或电脑就能即时获取丰富的资料信息,人与人的交往似乎借助人机互动形式就能实现。实质上,现代人越来越缺的恰恰是面对面的温情和让万维空间里的所谓精神交互心心相印,更需要思想和情感的交融和碰撞。信息传达出的语言是生冷的、机械的,只是执行命令的程序,碎片化的信息,甚至是经过修饰的交流程序和代码,掩盖着很多人心里真正的情感交融。强调编辑出版工作的合作精神,除了是期刊工作性质使然外,也是始终保持为人之道、为人之德。编辑始终要记住,任何时候,人与人的交往不仅是各种关系的递进,更应该是情感的交融和深入,创新精神文化产品,需要人的思想常常在与他人的互相碰撞中才能激溅出耀眼的火花。任何人的实践都不是也不能孤立起来,人们的实践活动从来就是在与人不断交往中进行的,想与人、与社会隔断联系的想法是虚妄不可存在的。在行业分工越来越走向专业化、精细化之路时,人与人的联结更加密不可分。任何一本期刊,任何一个集体,个人的戏份再多也只是一个点。只有求同存异,鼎力合作,无数个熠熠的、小的闪光点才能构成一个亮点。

三、合作的品质能转化为强大的编辑力

人的品格具有普遍性,优秀的、高尚的品格是人类中的先进分子共同具备的。品格也“被视为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3]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容许他人质疑,敢于正视自己的不完善、不成熟,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放弃自我,虚心改变自己,不固执己见,才有机会逐渐成长为有思想、有品质的优秀编辑出版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通过提高自身的素养减少冲突,这是非常好的方法。从自身的素质做起,将两者的问题都能够通过自身的素养化解,这有利于帮助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形成较好的合作关系,并将这种合作带到实际的工作中,帮助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共同把图书策划、出版、发行工作做好,实现出版社工作的利益最大化,这是有益于双方的事情。”[4]由于合作存在于整个编辑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中,编辑出版人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独行侠”。当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往以文字案头工作为主的编辑的职业定位呈现出多角色、流变的且日益模糊的态势,但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其主体一人仍是具体的、生动的,有能动性的,人的属性不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改变。所以,编辑要遵从职业角色及交往准则,与形形色色的人共事、打交道,不论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

在我国市场经济学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合作,二者既竞争又发挥各自所长,互相合作,合理竞争,在合理竞争中达到双赢,能够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确实如此,现代书刊和电子产品、数字出版过程中的接收、筛选、录入、加工、技术支持,以及宣传、印刷、发行、传播,没有合作,个人力量是难以支撑整个出版流程的。有论者认为:合作“强调编辑团队成员间持续的相互配合与支持,以建立合作中竞争的团队,其实质和核心是信任”。合作、接纳、包容、信任,这涉及方方面面复杂的有形和无形的因素,涉及人的关系的,牵涉人的物件使用的,不一种种,恐怕唯有笃定修行、修为、修德,才能达到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合作之诚入于心、达于理,从而如鱼得水,纵横捭阖的得意境界。做事离不开做人。

四、结语

先哲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5]做新时代的出版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秉德而执正义,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品,是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道义所在。合作精神,让编辑力倍增。

参考文献:

[1] 杜进富.试论学报编辑的合作意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6):91-93.

[2] 丁菁.论合作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20(3):105-106.

[3] 张福平,刘西林,邹琳.论编辑品格[J].编辑之友,2003(02):43.

[4] 阚济存.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合作与分工[J].传播与版权,2017(02):67-68.

[5]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56-57.

作者简介:冯永平(1963—),男,黑龙江人,研究生,硕士,副编审,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合作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越陆地边境(广西段)管控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