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有新意的科学史普及之作

2020-09-10 07:22刘兵
阅读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四大发明科学史科学技术

刘兵

曾经有一种说法:中国古代即使有一些科技成就,但到近代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所以现在再讲中国古代的那些成就,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但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江晓原并不这么认为,他提出,随着中国近年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全面崛起,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的现实已经完全改变。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难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难道不是与我们在古代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和深厚积淀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因而,他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重新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史,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科技成就,因此将和当下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发生密切的、有机的、深具内在性的联系。

日前,由他领衔主编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由接力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全球化视野下,勾勒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科技成果,引领读者感受中国科技文明魅力。丛书包括《四大发明与天学、地学》《医学、算学、博物学》《纺织、烹饪、乐器、炼丹》《建筑、航运、冶金、陶瓷、水利》《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大国重器与新四大发明》6册,结合国内外学术界全新研究成果,梳理数千年来中外科技交流的历史,勾勒上起古代、下至当代的五千年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在天学、地理学、医学、算学、农学、博物学等科学领域所做的独特探索,在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领域对于人类文明所做的巨大贡献。

江晓原表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科学技术史读物,往往将古代和现代人为割裂,并回避谈论当代的内容。‘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决定将内容古今贯通,全面覆盖,全书上起远古,下及当代,新中国的重要科学技术成就,从两弹一星到高铁,直至屠呦呦首获诺奖,皆有重点论述。将中国五千年文明中的科学技术成就,勾勒出一个完备的整体。”

在设计这部书时,江晓原和撰写者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读科学知识和读科技史,哪个更合适?他们的答案是:读科技史读物更为合适。一是因为青少年在接受的学校教育中,本就有系统的科学知识课程。其次,对青少年来说,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如何做事更为重要;科学知识主要是教人如何做事的,而人文熏陶才能教育青少年如何更好地做人;而科技史正是沟通科技和人文的桥梁,优秀的科技史读物,恰好可以给青少年提供很好的人文熏陶。

其实,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和观点本身,也一直在变化和发展中。以英国那位大名鼎鼎中国科学史研究权威李约瑟先生为例,他撰写中国科学史时所采用并被后来的研究者们批判的原则,就是采用西方科学名框架来安置中国历史上种种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发明和发现。这或许近似于我们常说的削足适履吧。因为虽然都被称为“科学”史,但古代中国的科学,在其各方面,从哲学基础、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表现形式、应用方式等等,都与西方科学有相当的不同。对于历史来说,更应该表现的,是其所描述的对象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实际存在的状况,而这样的状况却经常是与今天大不相同的,这才能够让人们意识到人类发现和发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传统中,人们谈到中国科学史,最常见的简单理解,就是所谓的“四大发明”。本是由西方人提出的这种总结,如果从对中国历史的实际影响来看,“四大发明”是否真的能够代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特色选项?又如,在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科学史在重点上又常常以天、算、农、医来概括,即天(文)学、算学、农学和医学。固然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古代的成就确实独特,但这是否就能反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貌呢?

也许是顾及传统中流行观念的影响,在这套书中,也确实分别介绍了四大发明、天学、算学和医学,但这却不是此套书的叙述主线,反而只是各册中的部分内容。更多的与社会日常生活相关的像地学、纺织、烹饪、乐器、建筑、航运、冶金、陶瓷、水利,分别成为各册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以往科学史中被忽视但却在当下的学术研究中被重新重视的炼丹和博物学,也与之并列。从中外科学交流史的角度,自汉代随佛教东传而开启的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以及从明末清初开始的西学东渐到当今的“大国重器与新四大发明”,也分别各有一册专门介绍。以这样的方式,此套中国科学通史更为综合、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写作上看,这套书的内容确实比较通俗易懂,而且图文并茂,便于让青少年接受和理解。但这还不是重点,因为对于任何普及性的著作,这都应该是必要的基本要求。在这里更需要强调的是,在这样的普及著作中,整体上和字里行间所传达的那种新观念。更具体地说,就是新的历史观和科学观。也即让读者能够意识到,如果以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改变而产生的知识和技能来广义地定义科学技术,那么这样的科学技术的系统和形态可以是非常多样的,在中国不同于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与西方有所不同的科学和技术,也是有其道理和应用价值的,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就。

在科学的普及传播中,哪怕是面向青少年,当以科学史作为载体时,传达这样的理解是与介绍更多的知识同样重要。

“彩图青少版中國科技通史”所传达的这样一种多元化认识,恰恰是对长期以来甚嚣尘上的将西方科学当作唯一正确的知识体系的西方中心论和科学一元论的一种解毒,也为当下科学普及与传播领域所应秉持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作了绝佳的诠释。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

(源自《文学报》)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四大发明科学史科学技术
论科学史与情景创设的探究式教学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原来我们就是传说中的“四大发明”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我当了一回“小毕昇”
中国“新四大发明”影响世界
浅谈科学史在初中科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教学中挖掘科学史的有效途径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